【朱敏健专访】深感歧视内地人问题恶化 或立新反歧视条例
去年反修例风波与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衍生不少歧视问题,其中针对内地人的歧视问题明显恶化,例如有店铺表明不招待操普通话顾客。平机会主席朱敏健接受《香港01》专访时表示,因应新的社会环境,未来处理新移民及内地来港人士的歧视问题,不应再受制于现行《种族歧视条例》的框架,而应透过另行立法、宣传、教育“三管齐下”解决,展开无前设的广泛讨论。其中立法方面,若社会认同,可新订本港的第5条反歧视条例。朱敏健坦言,原本无想过将政见纳入反歧视法例,惟现今问题既明显存在,平机会难以视而不见。但他亦解释,在社会撕裂的社会现况下,如果探讨反政见歧视立法,工作将“极其敏感、危险”,应先作详尽的背景研究,不宜随便在社会讨论。
朱敏健认为,无论是有民主派区议员拒绝服务支持23条立法的市民,还是在议员办事处外贴出“蓝丝与狗不得内进”的字条,事件背后都反映着一毎事实,就是本港社会自去年6月起愈来愈撕裂,至今仍无改善的迹象,而他们近期收到的样板式投诉,不少内容实则亦关撕裂现象。
朱敏健特别提到,近月有不少文章、声音都认为,平机会应检视现有的4条反歧视法例涵盖范畴,可否处理其他歧视内容,包括歧视新移民、歧视非本地居民如游客、来港工作人士等问题。而缠扰本港社会逾十年的新移民歧视问题,亦因为反修例事件而激化。朱指,2016年法律改革时,亦向政府建议新增一条条例,专门针对“居民身份”的歧视立法,但当时的法律框架属意在种族歧视条例下处理,一度惹来非议,指间接造成新移民与本地人属不同种族的观感,令建议不了了之。
即系讲白少少,唔系一定要喺《种族歧视条例》做出发点㗎嘛,不如索性就直接睇咗个问题先啦。呢个问题点解决最好呢?系唔系要立法例去解决呢?定抑或透过宣传、教育,或将社会价值,无论系反修例也好,无论系疫情产生嘅所谓恐惧也好,用其他施政方式将佢消磨返呢?
朱敏健强调,曾亲身接触过新移民妇女,深深明白到她们家庭、子女在香港所面对的歧视问题,加上反修例事件、疫情下亦出现明显针对内地来港工作、旅游等人士的不平等待遇,他认为相关问题已到了迫切的程度。他相信,如果能够直接针对问题核心立法,不让问题受制于原有框框可能更好。
“即系讲白少少,唔系一定要喺《种族歧视条例》做出发点㗎嘛,不如索性就直接睇咗个问题先啦。呢个问题点解决最好呢?系唔系要立法例去解决呢?定抑或透过宣传、教育,或将社会价值,无论系反修例也好,无论系疫情产生嘅所谓恐惧也好,用其他施政方式将佢消磨返呢?”
朱再三强调,“不应用《种族歧视条例》的‘招牌’将问题笠住”,而应研究其他各种方法,摸索出一个社会接受的新方向。他指,倘社会认为应立法处理,包括成立第5条歧视法例,法例内容亦可较现时4条反歧视条例更全面,不止针对现行4个条例的4个特定范畴。
政见歧视不能视而不见 但草率讨论立法极其敏感危险
对朱敏健来说,政见歧视是另一棘手问题。
2016年平机会曾就《歧视条例》检讨,当时不少市民建议就“占领中环”等政见歧视,纳入《歧视条例》的新增特征。时至今日,反修例事件带来的歧视问题清晰可见,而相关工作却是“十划未有一撇”。
又例如上文所述有民主派区议员拒绝服务支持23条立法市民,以及在办事处外贴出“蓝丝与狗不得内进”字条,当时朱敏健公开回应,不认同区议员可有区别地对待市民,但平机会无法律基础处理。
那么,有否考虑就政见歧视立法?朱敏健说:“原本我都真系唔会去谂嘅,好坦白。”他说,自己一直认为政治立场是主观、可变的心态,人对政治、社会的看法会随年龄、教育改变,笑言在他念大学的70年代时,“大学生唔左倾,都唔叫大学生啦。”但现实中,去年反修例风波至目前的疫情,朱留意到,愈来愈多撕裂现象与政治立场有关。他指,社会上的确有市民因为政治立场,受到差别待遇,原则上这已是歧视。
虽然如此,朱敏健认为现时并非考虑政见歧视条例立法时机,“我觉得真系极其敏感,极其危险的议题。”他指,社会要有非常理性的态度,才适合探讨此议题,因为讨论政治立场本身,已很容易变得水火不容,“你话政治立场歧视要畀人告,我谂市民之间讨论,两句话讲唔到,已经大打出手。”
不过,歧视问题既存在,朱敏健指平机会亦很难视而不见。他认为平机会要极小心地关注此议题,考虑先参考国际间的类似条文,包括如何应用、有关案例,以至立法后对当地社会造成甚么冲击。他相信,应先作详细的背景式探讨,不应贸然提出让公众讨论,否则已会是过于冒进、不成熟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