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民联倡重建19条旧公屋邨 称可增加13.5万个单位

撰文: 刘锦华
出版:更新:

经民联今日(24日)召开记者会,公布“推动公屋重建研究报告”。 立法会议员经民联主席卢伟国表示,政府可在新一份施政报告中提出大型公屋重建计划,从而增加公屋单位数量,减少轮候册人数。
报告建议政府可以重建19条楼龄超过40年的公共屋邨,包括模范邨及西环邨等屋邨。报告估算,重建后可提供多达20万个单位,比原本单位的数目多出约13.5万个单位,称可满足现时最少一半轮候册上的申请。

卢伟国补充,现时未来数年的公屋建屋量远远达不到《长远房屋策略》的目标 ,而一般公屋的申请者需要5.4年才可以上楼,距离3年的目标甚远,加上获安置的公屋个案比新登记轮候个案少,供应“愈追愈落后”。

林健锋:应尽用地积比 及放宽高度限制

经民联立法会议员林健锋称,政府不应对重建旧公屋屋邨采取拖字诀,否则“问题永远解决唔到”,而此方案更不需要另觅土地。

林健锋补充,政府可考虑每年制定重建推展计划,及设立公屋重建基金以应付重建。而重建公共屋邨时,亦可以尽用地积比及放宽高度限制,尽量提供更多公屋单位。政府亦应考虑在旧屋邨内的社区用地,例如空置学校,球场,社区中心等地方兴建安置屋邨,令受影响居民维持社区网络,无需重新适应新环境。

经民联提议政府在新一份施政报告中提出大型公屋重建计划,从而增加公屋单位数量,减少轮候册人数。(资料图片/黄廸雯摄)

另一位经民联立法会议员梁美芬亦称,政府可以考虑改建工厦作中转房屋,以及让受影响居民优先购买绿置居单位。

应研土地收回条例 可考虑郊野公园边缘建屋

被问及如何看待其他房屋政策,林健锋表示,运用土地收回条例是要兼顾新界人的感受,并咨询相关持份者。卢伟国则称,政府应务实研究引用土地收回条例,尤其其补偿机制要有弹性及透明度,亦认为可考虑在郊野公园边缘建屋。

认为空置率非对症下药 忧税项转嫁消费者

此外卢伟国认为,现时香港私人楼宇空置比率不高, “睇唔到有人囤积居奇”,而征收空置税的后果可能会转嫁至消费者,“可能冇人受惠于呢个方案”,并指空置税并非对症下药,最重要的是解决土地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