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圈风声】建制派区选求生战 施政报告变民建联“救生筏”
11月举行的区议会选举,在反修例风暴中转入直路。“政治市”之下,建制派第一大党民建联近日突然高调打“房屋牌”,促请港府引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地建公屋,以解决公共屋短缺问题。
然而,该《条例》一直备受争议,去年的“土地大辩论”前后,林郑政府也明示不可任意使用《条例》,反倒是主张公私营合作模式建屋。故此,今次由民建联预告“亮剑”,著实令人意外。有建制派人士就透露,临近11月,区选之战必然会在反修例阴霾中进行,而在反修例运动于社区“遍地开花”,已是既成事实,就算是地区工作扎实的建制派地区人士,也难独善其身。故此,只有在重大民生政策上,开辟“第二战场”,建制派方能挽救修例战的劣势。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动用《土地收回条例》问题上,态度一向强硬,去年“大辩论”展开前,她已事先张扬,解释《条例》“不能够随意用……一定要有足够证明它(土地)有公共用途,有足够的平衡,不能刻意、随意侵犯私有产权……”。作为建制派第一大党,民建联对使用这把“尚方宝剑”的态度,也一直暧昧,包括刘国勋、陈克勤等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都曾对引用《收回土地条例》,表达过“可能面临司法挑战”和“无助稳定私人市场”等方面的担忧。
不过,在施政报告发表前一个月,高调请愿、开记招、又在报章刊登全版广告,力主引用《条例》收回私人拥有的75公顷棕地填补公屋缺口的,又是民建联。有建制派中人就承认,踏入9月后,反修例浪潮没有明显降温迹象,而运动支持者早已渗透到社区,如近日的商场合唱《愿光荣归于香港》等行动,均声势不低,事态发展下去,就算原本地区工作较扎实的建制派候选人,也可能在区选意外“没顶”。
有政圈人士分析,于此危急存亡之秋,建制派要走出政治泥潭,必须争取数量更多、影响更大的民生红利,方能绝处逢生,因此今次以过往林郑政府素来不愿放手的“土地收回条例”为首个重大突破口,可谓拉开建制派在区选前夕,以“民生牌”反击的序幕。
事实上,除了倡议动用《收回土地条例》,民建联在其他福利政策亦早已“亮剑”。日前,民建联九龙东立法会议员柯创盛、区议会(二)周浩鼎等率大批党员到政府总部请愿,要求当局考虑把俗称“生果金”的高龄生活津贴申请门槛由现时70岁调低至65岁,亦被视为政府配合“成功争取”的戏轨之一。该名政圈人士笑言,施政报告已变成民建联在区选求存的“救生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