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Van收多钱・拆局|还原违规加价经过 揭示连环“睇漏眼”事件

撰文: 潘耀升
出版:更新:

4条绿色小巴线收多乘客钱事件,令社会哗然。问题在于小巴违规加价竟畅通无阻,事隔两个多月运输署巡查才揭发,实属罕见。《香港01》获悉违规加价事发经过,揭示连环“睇漏眼”事件。

据了解,违规加价的北区501系列小巴线,与马料水807系列小巴线,同属一个客运营业证,小巴公司以同一份表格入纸申请加价,一般而言隶属同一客运证的两条小巴线,申请加价都会齐齐获批,惟今次只有807系列线获批准加价并盖印确认,惟小巴公司“睇漏眼”,将连同501系列的整份表格呈交予支付工具平台审批,八达通和AlipayHK同样“睇漏眼”批准改收费机价钱,最终酿成事件。

事件亦揭示加价机制把关存漏洞,据了解,由于相信支付工具平台不会与小巴公司串通造假,运输署一般不会在加价实施后首日,要求核查收费机上的车费是否正确,变相支付工具平台成为“关键守门员”。

北区4条专线小巴线收多乘客钱逾两个多月,每程额介乎3毫至1元不等,料共收多乘客约多7万元。(王译扬摄)

北区4条绿色小巴线收多车费 违规加价0.3元至1元

4条收多车费的绿色专线小巴线,由富明有限公司营办,分别是501A、501C、501K来往粉岭雍盛苑、欣盛苑至联和墟的循环线,以及501S来往上水、粉岭至观塘的通宵路线。营办商富明有限公司属“小巴大王”马亚木旗下。

北区4条专线小巴线收多乘客钱逾两个多月,每程额介乎3毫至1元不等,料共收多乘客约多7万元。(王译扬摄)

运输署透过定期监察发现自5月19日起,这4条小巴线违规加价,当中501A、501C及501K多收0.3元变5.7元,501S则多收1元变28元,共涉多收车费约7万元。小巴公司同意为受影响乘客全数退回收多的车费,更直斥事件不能接受,已责成小巴公司与相关充值支付工具营办商彻查事件,提交报告。

北区4条专线小巴线收多乘客钱逾两个多月,每程额介乎3毫至1元不等,料共收多乘客约多7万元。(王译扬摄)

八达通、AlipayHK安排退款 协助运输署调查

八达通指,会全力配合运输署跟进,并协助小巴营办商安排退款。 AlipayHK亦表示事件由相关部门跟进处理,将积极协助运输署及相关部门的调查工作,并及时协助处理退款事宜。

4条绿色小巴线收多乘客钱事件,令社会哗然。问题在于小巴违规加价竟畅通无阻,事隔两个多月运输署巡查才揭发,实属罕见。《香港01》获悉违规加价事发经过,揭示连环“睇漏眼”事件。

北区4条专线小巴线收多乘客钱逾两个多月,每程额介乎3毫至1元不等,料共收多乘客约多7万元。(王译扬摄)

还原违规加价经过 揭连环“睇漏眼”事件

要掌握事发经过,先要了解小巴加价的运作。一般而言,小巴客运营业证旗下可以有两个系列的小巴线,向运输署申请加价时,都会将两个系列路线以同一份表格向运输署一并申请,一般都会齐齐获批加价,之后小巴公司会将已获运输署盖印批准加价的表格,发回小巴公司,公司再将表格传送到支付工具公司,例如八达通,才可更改八达通机的收费价钱,不能自行更改。

北区4条专线小巴线收多乘客钱逾两个多月,每程额介乎3毫至1元不等,料共收多乘客约多7万元。(王译扬摄)

今次违规加价,揭示连环“睇漏眼”事件。据了解,违规加价的北区501系列小巴线,与马料水807系列小巴线,同属同一个客运营业证,小巴公司以同一份表格入纸申请加价,一般而言隶属同一客运证的小巴线,申请加价都会一并获批,惟今次只有807系列线获批准加价,表格获盖印确认,501系列路线未获批加价,并没有盖印通过,惟小巴公司“睇漏眼”,将连同501系列的整份表格呈交予支付工具公司,八达通和AlipayHK同样“睇漏眼”批准改收费机的价钱,最终酿成事件。

北区4条专线小巴线收多乘客钱逾两个多月,每程额介乎3毫至1元不等,料共收多乘客约多7万元。(王译扬摄)

加价机制把关存漏洞 支付工具平台成为“守门员”

事件亦揭示加价机制把关存漏洞,一般而言新落地的小巴路线,运输署都会“睇多眼”,要求核实收费是否正确,举例可以要求小巴公司拍摄八达通机上的价钱。据了解,由于相信支付工具平台不会与小巴公司串通造假,运输署一般不会在加价实施后首日,要求核查收费机上的车费是否正确,变相支付工具平台成为“关键守门员”。

今次透过定期巡查揭发事件,如果小巴加价实施首日,加派人手核实价钱,或许可以避免今次违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