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中国摄影师追求日本记者 结婚旅行到富士山全裸自拍
摄影艺术家荣荣来自福建漳州的一个农村,参加了三次高考,都没考上大学。1992年24岁时,他拿着给老爸打工赚的几万块积蓄,到北京北漂,自学了摄影。
1999年,荣荣第一次有机会在东京展出作品。那时,映里是全球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日本《朝日新闻》的著名女摄影记者,看到荣荣的摄影作品时,她的心瞬间被击中。两人语言不通,靠手写几个汉字,有了第一次交流。
回到中国后,荣荣开始执着地追求映里,写信、发传真、打国际电话,有时国际长途接通后,只是听听话筒那边对方的呼吸。
当时荣荣还住在北京最简陋的出租屋、过着饥一餐饱一餐的日子,而映里是一个收入丰厚稳定的日本女人,但对荣荣来说,生命中从此只有两件事:摄影和映里。
9个月后,映里终于被荣荣打动,决定到中国找他。然后一直到2001年,两人第3次见面,这一次,他们结婚了。新婚旅行,是去富士山裸体自拍。
婚后,映里跟随荣荣到北京生活,12年里,两人有了3个儿子,两人一起创作,用摄影记录生命中的点滴,2016年,世界摄影组织将年度的“摄影杰出贡献奖”颁给了他们。
由摄影开始的异国恋情 Photograph with Love
1992年,荣荣24岁,高考落榜3次。他拿着给爸爸打工3年挣到的几万块钱,从福建老家孤身来到北京流浪。当时的他觉得,有一万元存款就可以一辈子搞艺术了。
最早,他住在北京东村。住在这里的,除了没钱的艺术家,还有捡垃圾的和民工。他的家只有15平方米,一个月房租只要60块人民币(约70元港币),只要有一个可以睡觉的地方,他就满足了。
他的第一部相机是在照相馆里,花十几块钱人民币租的,把怎么装胶卷,怎么曝光的参数写在烟盒上,照着样子去拍照。第一次成功地把照片冲洗出来,荣荣的心立刻就被抓住了,他找到了他的挚爱,摄影!
靠着敏锐的感受力,荣荣创作了《婚纱》系列,画面中是两个看不出性别的人相互拥抱。1999年,他得到了去东京一个摄影节参展的机会。
当时,映里26岁,是一个从神奈川县到东京工作的女孩,一头短发,在全球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朝日新闻》做摄影记者,收入丰厚。
“认识荣荣之前,我有一个固执的决定,我的人生就是摄影,不需要爱情,也没有朋友,非常孤独。”
离荣荣展出摄影节结束还有3天时,映里去看了展览。第一眼看到荣荣的作品,就有种“被打到心的感觉”。她想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又语言不通,于是给荣荣写了几个汉字:金,黄泉路。
简单几个汉字,荣荣却觉得字字钻心:“1999年是世纪末,当时年轻有激情,但是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内心找不到出口。”
第二天,他们约在新宿地铁口碰面,荣荣一看到映里的作品,更是确定,这就是自己生命中要找的那个人。
回到中国后,荣荣开始追求映里。写信、写邮件、打电话、发传真……映里不喜欢用手机,荣荣就拨通,然后挂掉,表达心意。因为语言不通,有时电话接通后,就是听对方的呼吸。
9个月后,映里被荣荣打动,决定去中国。他们一起旅行,去敦煌莫高窟,去嘉峪关,让自己的身体在自然中留影。
2001年,第3次见面,他们结婚了。
风景中的身体 Body in Nature
新婚旅行,映里带荣荣去看富士山。富士山难得一遇的大雪,四处白茫茫一片,他们哪里都去不了。他们在冰冻的湖上、在白色的风景里,裸着身体整整拍了3天。
雪山很冷,但两人的身体很热。最后一天要离开时,云雾散去,富士山也显露了出来。
富士山拍摄之后,他们还去了奥地利的雪山,两人褪去衣服,在山里自由地奔跑。
按下图看映里与荣荣的作品:
幸褔的一家 Happiness
2002年底,映里跟随荣荣,搬到北京生活,一待就是12年。这个过程中,生活逐渐变得忙碌,也有很艰难的时候。他们把头发编在一起,表达他们对“结发夫妻”这个成语的理解:头发代表烦恼,把“烦恼”编在一起,共同面对生活的艰难。
2004年,在北京的草场地,他们开始盖自己的房子。与此同时,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后来,又陆续有了第2个、第3个孩子。
2008年,映里在怀第3个孩子时,身体很虚弱,长达7、8个月在家里躺着。可是不创作不行,她就大着肚子拍照。
2012年对这一家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折。他们受邀参加日本的大地艺术祭,一家人从北京繁忙的环境中,搬到新潟的乡下住了一段时间,拍摄了《妻有物语》系列。
这是他们第一次把孩子们拍成作品。在乡下的一个清晨,一家人刚刚起床,3个儿子有的还没睡醒,有的看着风景,有的开始扭动起舞……把一家人最自然的样子拍下来。
这次拍摄结束后,他们决定“交换”彼此生活过的地方,离开北京搬去日本。
2015年,他们选择在京都定居,这里流传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更安静,也让他们一家人更好地生活和创作。
三个儿子已经慢慢长大,荣荣和映里用家庭相册的形式,记录孩子们成长的点滴。至今荣荣的日语仍然不太流利,孩子们既会说中文,也会说日语。
一家人常在一起翻看家庭相册。爱情、亲情和家庭改变著两个人的生活轨迹,也贯穿着他们的摄影作品。
他们在北京建立了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帮助很多像当年荣荣一样的年轻摄影师走上艺术之路。
“在过去的15年间,他们为整个摄影行业做出贡献,并深深地影响了亚洲当代艺术”,2016年,世界摄影组织把年度的“摄影杰出贡献奖”颁给了他们。
【本文获“一条”授权刊出,欢迎关注:https://www.facebook.com/yitia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