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启发创作】画家偏爱唐猫狗 李香兰:牠们多变,无法预计!
动物与艺术何干?究竟动物在他们的作品中发挥了什么化学作用?李香兰自小见动物比人还多,大概从小吸收山中的天地灵气,她的性格如同大自然般狂野奔放,所绘画的作品也是古灵精怪。
摄影:罗君豪、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沿火车轨道走,离开喧闹的沙田市中心,依山而建的寮屋映入眼帘,那是禾𪨶村,是画家李香兰的家。李香兰笑言从小见动物比人还多,小小的寮屋中住了两猫一狗,还有屋外数不清的马骝、昆虫,也是她的成长伙伴。大概从小吸收山中的天地灵气,李香兰的性格如同大自然般狂野奔放,所绘画的作品也是古灵精怪。
美与丑没界线 独爱真性情时刻
李香兰于2008年参加“年轻作家创作比赛”,出版第一本作品 《上‧下禾𪨶》,为这条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小村落写下传记。有说被李香兰画,是一件惨事,因为她喜欢张扬事物丑陋的一面。她不追求高级的颜料和画纸,画笔沾上墨水,放任在纸上狂奔,停下来就成为了画。她的画中全是朴实的小人物,做的也是平常的事:抽烟、吹水、打麻雀,“我很钟意和麻甩佬倾偈、画他们,他们的真性情最正”。
美与丑在李香兰眼中没有固定的界线,真实就是美。“我最喜欢唐猫唐狗,牠们很多变,是你无法预计的。名种猫狗好像模特儿,笑是完美的,像标准答案。”香兰坦言不喜欢“唔屙屎的靓女” ,“牠们想舔屁股就舔屁股,流口水就流口水。就是这些真性情时刻,令我有作画的冲动”。李香兰的画容不下细思慢想,也容不下硬生生的美学标准。
“牠曾经救我一命!”
李香兰小时候与狗并不亲近,因曾目睹有狗咬死猫,直至遇见小白狗以撒,这个观念才逆转。“以撒”这个名字,取自《圣经》,是亚伯拉罕在接近100岁时诞下的唯一儿子,是神的祝福。基督徒出身的她要以这个名字赞颂神和大自然的美。
“牠并不是小朋友,有时甚至充当保护我的角色,曾经救我一命。”夏天的禾𪨶经常有蛇出来晒太阳,食饱肚子准备过冬。有一次香兰和妈妈在家作画,玩耍中的以撒突然向她的画袋狂吠,香兰拿树枝往袋一伸,眨眼间血肉横飞,一条血柱向前喷出,喷向她的手,溅向妈妈的眼镜。眼前恐怖片一般的情景令她冒冷汗:蛇的身体在以撒的口里扭动,青色的毒汁沾满了牠的嘴巴,蛇头被咬断了,掉在地上,嘴巴还在嘶咧着,张到最大。
那是一条过山乌,是眼镜蛇中最毒的品种。以撒的嘴巴沾有毒液,瞬间肿胀得像一对腊肠。香兰伸出发抖的手把挣扎中的蛇头捡起来,急急拖着还在咀嚼的以撒去看兽医,“我从袋中拿出蛇头,医生也被蛇头吓得退后几步”。
以撒回到村之后,一众邻居都赞牠是个勇士。香兰把这惊险的一幕画成连环画,每次介绍以撒时,总不忘称赞牠。
不是捕鼠器 是成长闰蜜
除了小白狗,自李香兰出生,家中已有养猫,但老一辈的考虑完全从功能角度出发。“阿公阿婆觉得一定要养只猫,用来捉老鼠,但当老了,任务完成后便放牠们归山。”但香兰从没把猫当捕鼠器看待,猫是她小时候最好的朋友。“我小时候好少玩玩具,朋友也不多。我和猫相处得最多,最亲密,不开心会第一时间和猫倾诉。最喜欢和猫一起爬上屋顶聊天看星,又买小型足球和小猫玩守龙门。”
动物心知天命,会在临去世前离开主人,找寻洞穴自行解脱。李香兰也明白生死的循环,甚至为牠们能够以舒服的方式告别而感到欣慰。与动物相处是很纯粹的事,画画也是。“当工作很忙,很挂念牠们的时候,就想画下来,满足自己。不是刻意要画动物,恍过神来,牠们已经跑上画纸上了。”猫离开了人世,还活在李香兰的心中,她把以往的同伴绘在画纸上,想像牠们后续的生活。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