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六”到“六保” 两会政府工作报吿或弃GDP增长目标

撰文: 王雨辰
出版:更新:

自疫情发生后,中共高层政治局会议从“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到首次提出“六保”,宏观调控也随之转向积极的财政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推迟了近三个月,中国两会(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将于北京时间5月21日开幕。按照惯例,每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将在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吿中向社会公布。考虑到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负增长6.8%,政府工作报吿要不要保留GDP增长目标成为关注焦点。

推迟近两个月,中国进入“两会时间”,图为两会驻地现场。(北京新闻截图)

2012年,中国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新要求——“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年翻一番”。因此,2020年原本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年。据估算,今年GDP增速至少要达到5.6%,才能实现目标。但一季度受疫情影响,GDP同比下滑6.8%,要实现翻番目标显然已不可能。

早在3月中旬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李克强就表示:“只要今年就业稳住了,经济增速高一点低一点都没什么了不起的。”

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浙江视察期间指出,要“精准落实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各项举措,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分析认为,“奋力实现”是暗示官方考虑到需要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留出弹性空间。

4月17日,政治局会议通稿中删除了原有“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阐述。提出了“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这说明中共已经意识到刻意追求GDP增长以期实现原有目标非常困难。

为了尽快推动复工复产,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左二)召开部分省市经济形势视频座谈会。(新华社)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表示,鉴于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巨大不确定性,建议今年不再设定GDP增长目标。马骏分析称,如果确定了具体的GDP增长目标,很难估算到底要耗费多少财政资源和金融刺激,才能达到目标。在这种巨大不确定的情况下,既定目标很可能实现不了,还可能把宏观政策绑架,最后被迫搞“大水漫灌”。

显而易见,“六保”中最重要的就是保就业。1至4月,中国城镇新增就业354万人,与2019年同期相比少增105万人。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0%,比3月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25至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5.5%,尤其是主力就业人群25至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低于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0.5个百分点;这意味著非主力就业人群压力更大,16至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3.8%。

由于调查失业率本身样本存在较大缺陷,有机构认为真实的失业率水准可能更高。根据中泰证券估算,中国就业总体更加偏重第三产业,并且个体经营户占了很大部分,疫情中个体经营户受影响较大。再考虑到服务业和可选消费需求的低迷,外需的大幅冲击,新增失业人数可能已经超过7,000万,对应的失业率大概在20.5%。再加上2020年中国应届高校毕业生有874万,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认为,2020年二季度即使全面复工,经济增长可能只是缓慢复苏,全年增长主要依靠第三、四季度的反弹,如果增长能达到10%,那么,全年的增长率会在3%至4%。从中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空间以及政府的执行能力来说,要全年达到5%或更高的增长并非不可能,但那样第三、第四季度的同比增长需要达到15%左右,考虑到全球金融经济有许多不确定性,需要为未来一两年留下一些政策空间,今年勉强达到5.6%以实现两个翻一番的目标也许不是最好的选择。

在2020年要不要设定GDP增长目标的问题上,也有经济学家持有不同观点。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现阶段,中国正处于复工复产的关键阶段,在新增就业数并不适用,尚未提出较GDP增速更优目标前,不适宜取消GDP增速目标。他认为,设为3%的GDP增长目标能兼顾积极性与真实性。一方面,能够给予地方和部门充分的信号,继续加快复工复产。另一方面,防止弄虚作假,保护复工复产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