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经济低迷 中国政府缘何拒绝强刺激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中国经济低迷,但有迹象显示,中国经济在没有重大刺激举措的情况下已经正在复苏。 这一现象也引发了西方的关注,很多观察家疑惑,是什么让中国在未出台大规模刺激措施的情况下,就实现了经济开始走向复苏?
《华尔街日报》就是关注这一现象的西方媒体之一。该报网站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国刚刚经历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首个季度经济萎缩。成百上千万人失去了工作,而且新冠疫情妨碍企业运营已有三个多月时间。
报道称,尽管有可怕的预测称中国将有数千万人失业,全球经济衰退也可能在今年重创中国的出口行业,但北京方面尚未出台重磅举措,如政府在基建方面大规模支出或者更大幅度地下调贷款利率。
目前中国政府仍主要依赖行政措施缓解经济低迷带来的不利影响,比如政府减税降费、鼓励房东减免房租并要求企业限制裁员规模。中国政府已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降低借款利率,允许地方政府启动基础设施项目,一些城市还发放了消费券以刺激消费。
但中国推出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方案规模,还不能与日本、美国等世界上最大一些经济体的手笔相提并论。美国2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中包括向个人支付款项、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以及为陷入困境的行业提供贷款。
中国政府现有的应对措施规模,甚至不像其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15年国内经济增长大幅放缓等以往经济危机时那样大。
而现在,有迹象显示中国经济,在没有重大举措的情况下正在复苏。
在这场危机的头两个月,即今年2月和3月,中国决策者只是在边缘地带进行干预,确保金融体系拥有充足的流动性,并适度降低借款利率,与此同时,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封锁措施上,以控制疫情。
这导致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损失惨重,当季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下降6.8%,差过市场普遍预期,是1992年开始公布季度GDP数据以来,首次出现负值。
现在,新冠疫情在中国基本得到控制,眼下的问题是中国消费者能否在没有强力刺激措施的帮助下推动经济强劲复苏。
一些人认为,在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中国放开财政闸门鼓励国内消费的时机已经到来。尤其因为,随着新冠疫情给西方国家造成严重打击,中国出口将面临压力。出口曾经是中国经济增长引擎,目前在GDP中的占比不到五分之一。
中国政府的判断似乎是,这场大流行的影响似乎会持续一段时间,在为持久战作准备时,实施短期强刺激会浪费弹药。上述媒体转引一位经济学家观点称,若直接推出无差别的刺激计划,会造成巨大的道德风险。
此外,中国的家庭储蓄水平很高,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令政府没有选择向居民个人派发现金,因为很大一部分派发的现金不太可能花掉。
中国领导人暂未推出大规模刺激,可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鉴于疫情带来的冲击异常之大,他们可能已经放弃了今年雄心勃勃的经济增长目标。
在4月份召开的最近一次会议上,中共决策机构中共中央政治局没有提到致力于实现2020年主要经济目标。经济学家称,若要实现这些目标,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至少要达到5.5%。在疫情暴发后,要实现这一增长率目标已经变得遥不可及。
当一年一度的全国人大会议于5月22日召开时,最大胆的经济目标可能是一开始就不设定年度经济目标。
中国在未出台大规模刺激措施的情况下,经济开始走向复苏,有分析指出,上述现象恰恰表明中国经济强大的内生性和巨大韧性。
多维新闻曾指出,如果将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比作是一场战争的话——它现在确实是一场全人类针对新冠病毒的战争,那么,在这场战争中所比拼的,可能不是谁最后倒下,而是谁最先重新站起来。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无疑展现出了这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