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与“声音” 装置艺术探讨科技如何改变生活

撰文: 何阿岚
出版:更新:

科技主导我们的生活,也改变我们对世界认知,经常说电视和手机令人变得麻目,但两位香港艺术家许方华和董永康就借助科技,探索科技如何影响人对事物和生活的感知。对董永康而言,其影像装置《之间》象征了人们已从电视走到智能手机时代,早已习惯屏幕上看世界,但屏幕局限了我们与世界之间的距离,我们以为在屏幕上能知天下事,反而是产生疏离感,甚至是怪异荒诞的感觉;而许方华的作品《Process with body, water & pendulums》,“摇晃”成为声音创作的素材,令音乐中的科学原理以水影显现,作品更一反传统的单向观赏过程,让观众成为艺术品的一部分。

董永康的影像装置作品《之间》,在“X+Y” 展览中展出。(K11 Art Foundation)

由K11 Art Foundation举行的“X+Y:许方华及董永康双个展”,由独立策展人梁展峰策划。梁展峰在思考是次展览时,一方面考虑到要符合展览场地的空间感,另一方面又想到两位同样专注于多媒体的艺术家却有不一样的出身和关注议题,这令他想到染色体基因的代号“X”和“Y”同时也是数学中的“未知数”,他“希望他们充满未知解读的作品,能与未知的观众‘Z’共同擦出火花。”

两位艺术家各有一件作品展出,展览名义上是同一空间、同一时间举办的“双个展”,但放置于左右两方的两件作品却又像在对话。

角度:屏幕观看到的世界

香港人爱将“观点与角度的问题”挂在嘴边,去解释与别人的不同。而董永康的参展作品《之间》,正是要探讨空间与观点的关系。十多件大小不一的小屏幕挂在不同高度的位置,小屏幕播放着由艺术家剪裁的影像,并在不断旋转,观众观赏时需要不时蹲下或起身,还要跟随屏幕一同转身,才能看完整段影像。对董永康而言,这个影像装置象征了人们已从电视走到智能手机时代,早已习惯屏幕上看世界,但屏幕又局限了我们与世界之间的距离,我们以为在屏幕上能知天下事,反而是产生疏离感,甚至是怪异荒诞的感觉。

许方华作品《Process with body, water & pendulums》(K11 Art Foundation)

声音:站在千秋上演奏

许方华一直专注于声音装置艺术,过去曾尝试以铅笔、木材加上发声装置,制作出一部钢琴。今次参展的作品《Process with body, water & pendulums》,灵感源自十九世纪末非常流行的科学绘图仪器“谐振记录仪”(Harmonograph), 那是一种使用单摆的绘图工具,利用摆动与旋转运动来绘制图形,许方华的作品尝试透过运用电子科技,对这个已被淘汰的仪器作全新的演译。

许方华的“谐振记录仪”,钟摆由两个装有感应器的千秋组成,并以水池取代纸和笔 。观众只要站在或坐在千秋上摇晃,透过千秋上的钢线,令连接的水池产生波纹变化;而两个千秋分别代表高、低音,观众要同步摆动才能谱出曲目,不单表现出音乐律动中的科学原理,更展现出观众摇晃时的能量和张力。摇晃的动作成为声音创作的素材,令音乐中的科学原理以水影显现,作品一反传统的单向观赏过程,让观众成为艺术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