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凑布料 凝住钦州街“棚仔”岁月

撰文: 胡可欣
出版:更新:
3D + Natural Dye Group作品:采用了复古感强烈的色调——咖啡色和蓝色,表现棚仔经历歳月洗礼的痕迹,更渗入了天然染色及环保印花技术,在细节上用了钉和线去处理,表达出人、物件以及地方三者的紧密联系。(相关机构提供)

钦州街小贩市场(棚仔)近40年来,都是本地设计师和学生的天堂。过百个档位被层层叠的布包围,一卷卷、一堆堆的布匹,从地板堆至天花,花多眼乱,寻找布料的顾客和档主络绎不绝,形成这里独有的风景以及人情味。但好景不常,棚仔于今年面临逼迁清拆,前路茫茫。经常来此寻宝的时装人,除了不舍,还可以做什么?

香港知专设计学院(HKDI)时装及形象设计学系的学生及毕业生,决定用棚仔购得的布料制作时装及装置艺术,留住他们珍贵的回忆,向曾获得灵感、沮丧、付出汗水和笑声的地方致敬。就算不是时装人,也可随时入内参观,毕竟集体回忆这回事,在香港可说是买少见少了。

《棚仔》本地时装文化遗产的集体回忆展

日期:2016年3月31日至4月6日

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时至晚上9时;周六上午9时至晚上7时;周日及公众假期休息

地点:香港湾仔石水渠街85号圣雅各福群会赛马会升级再造中心

查询:2596 2756(陈小姐)

部分作品

Embroidery + Weave Group作品:利用绣花和编织技巧,将五花百门的布卷、铁皮和帆布搭建的天顶、以及老布贩的背影勾划在布纹中。(相关机构提供)
Accessories Group作品:灵感来自一位土生土长的香港教师,她喜欢到处买不同布料,制作属于自己的衣服。后来她去到外国教学,每次返港,都会回想起这个充满人情味和回忆的地方。(相关机构提供)
Max Tsang作品:他指棚仔是时装设计学生成长的发源地,布料的售价便宜,可即时买到现货,又有很多独特的款式和质料可供选择,自然成为设计系学生寻宝和创意发源地。(相关机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