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卷香港|天文台:1959年有纪录以来首接获维港内有水龙卷报告
撰文: 韦景全
出版:更新:
维多利亚港海面今日(28日)中午12时半出现水龙卷,维持约两分钟后消散,不少市民拍到水龙卷直卷上空一刻。香港天文台指,下午12时30分左右,维港附近有水龙卷 报告,而根据天文台由1959年开始接获的报告,今次是首次在维港内有水龙卷报告。
天文台称,龙卷风是由积云伸展至地面的一团快速旋转空气,而在水面上发生的龙卷风就叫水龙卷,而水龙卷是一条快速旋转、夹杂著水滴的云柱,由对流云的底部连接著水面。
水龙卷的风速一般较陆地上的龙卷风为低。由于水龙卷有时能将水吸起,它也俗称为“龙吸水”,水龙卷可分为两大类型,下文详解。
▼9月28日 水龙卷掠过维港▼
+6
根据天文台浅谈水龙卷文章,水龙卷可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类较为常见的水龙卷,是在相对良好的天气下发生,和雷暴没有直接关系。这类水龙卷通常发生在快速发展的浓积云底下。有研究指出,源自对流云之下沉气流到达海面后,会向外扩散造成冷外散气流。而在这些冷外散气流的汇聚区域内,再加上温暖的海面,漩涡先在海面上开始发展,然后逐渐向上伸展,当漏斗形成时,水龙卷已达成熟阶段。这类水龙卷的生命周期和移动路径都较短,一般不会持续超过二十分钟。此外,当它们登上陆地后,便迅速消散,很少会深入内陆。
第二类水龙卷的形成机制和特征则与陆上的龙卷风相同,通常和猛烈雷暴相关。它们会伴随著恶劣天气如大风及冰雹,并有时会在陆上发展之后移至海上。与第一类不同,这类水龙卷在雷暴内由上至下发展,在起初阶段会先出现漏斗云,之后逐渐延伸至地面或海面。
文章指,水龙卷一般出现在热带地区和副热带地区。其发生频率的高峰是在早上,其次是在接近黄昏时段。水龙卷虽然在香港较为罕见,但在某些地区则十分常见。例如美国的佛罗里达礁岛群,可能是全世界最多水龙卷出没的地方,每年发生的数目超过四百个[3]
+4
+14
+6
+7
水龙卷中午掠过维港 天文台:骤雨及强烈狂风雷暴正影响本港东部有片|维港惊现水龙卷 海面席卷半空 维持约两分钟市民中午拍摄到机埸旁疑有水龙卷 天文台:雷达曾现微弱旋转特征水龙卷|天文台天气相机下午拍摄到 罕有晴朗天气现“龙吸水”香港4月首现水龙卷成纪录 梁荣武:好多因素巧妙结合才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