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4月首现水龙卷成纪录 梁荣武:好多因素巧妙结合才能出现
天文台昨日(21日)早上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并上午9时30分左右,于清水湾有水龙卷报告。香港气象学会发言人梁荣武今早(22日)在电台节目指,过去60年本港不曾在4月出现水龙卷,今次的水龙卷属新纪录,不过由于已届4月底,以往在5月也有水龙卷出现的纪录,认为情况并非相当特殊。
他指,有恶劣天气便有机会出现水龙卷,惟并非必然,“系好多因素巧妙结合先出现到。”他表示,香港的水龙卷威力不大,不过破坏力仍然存在,足以移动飞机、推翻货柜、推倒树木,提醒市民如见到水龙卷,应返回室内保障安全,遇到恶劣天气,也应避免留在户外。
香港气象学会发言人梁荣武指,有恶劣天气便有机会出现水龙卷,惟并非必然,要配合强气流及高空风切变等多个因素,才有机会见到水龙卷。
他续解释,当大气层不稳定, 有上升气流将大量水气输送,这些水气会结成水点、并在高空结成冰粒,所以有机会出现冰雹;而高空风切变指的是地面的风向、风速与高空的风向及风速,有较大差异,形成一直垂直滚动,再出现水平漩转,形成大家眼见的水龙卷,“系好多因素巧妙结合先出现到。”
▼4月21日 天文台上午发出黄雨警告▼
梁荣武又指,过去60年本港不曾在4月出现水龙卷,昨日出现的水龙卷属新纪录,惟以往5月也有水龙卷出现的纪录,现时已届4月底,认为情况并非相当特殊。他续称,因过去60年在5月出现水龙卷的次数仅6次,即10多年才会出现一次,数据少,很难再作进一步分析。
他表示,香港的水龙卷威力不大,破坏力远远不及内地及美国,不过破坏力仍然存在,足以移动飞机、推翻货柜、推倒树木,提醒市民如见到水龙卷,应返回室内保障安全,遇到恶劣天气,也应避免留在户外。
据天文台网页资料,水龙卷可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类较为常见的水龙卷,是在相对良好的天气下发生,和雷暴没有直接关系。这类水龙卷通常发生在快速发展的浓积云底下。这类水龙卷的生命周期和移动路径都较短,一般不会持续超过20分钟。此外,当它们登上陆地后,便迅速消散,很少会深入内陆。
第二类水龙卷的形成机制和特征则与陆上的龙卷风相同,通常和猛烈雷暴相关。它们会伴随著恶劣天气如大风及冰雹,并有时会在陆上发展之后移至海上。与第一类不同,这类水龙卷在雷暴内由上至下发展,在起初阶段会先出现漏斗云,之后逐渐延伸至地面或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