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州理工34岁材料科学家加盟北大 中美两国拥有近60项专利
近日,在美国麻州理工学院(MIT)深耕7年的34岁年轻材料科学家王江涛加入北京大学,成为又一回流国内的一流科学家。其已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在中美两国拥有近60项专利。
官方资料显示,王江涛现为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江涛既和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张锦就半导体性碳纳米管阵列方向开展科研合作,同时也保持独立的研究项目。
2009年至2013年,王江涛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后于2013年至2018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在校期间,他主攻碳纳米管(CNTs)的可控生长机制研究,一共发表了12篇论文,获得了清华大学学术新秀提名奖、清华大学研究生优秀毕业生、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等诸多荣誉与奖励。此后,王江涛前往美国,于麻州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开展博士后和研究科学家工作,持续深耕碳纳米管研究领域。
2024年,王江涛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该项目旨在吸引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回国发展。本月,在麻州理工学院完成5年博士后研究及2年研究科学家工作后,王江涛加入北大。
王江涛在半导体碳纳米管垂直阵列方面取得突破,并成功研发具有精确可调孔径分布的纳米多孔单层石墨烯膜。据Google Scholar数据显示,他在国际期刊发表27篇同行评议论文,包括《自然》一篇,《自然-催化》一篇,《美国化学会志》三篇,《纳米快报》两篇等,论文被引用超过2000次。同时,他还在中美两国持有57项专利技术,其中中国32项、美国25项。
中美关系紧张下,近期愈来愈本身在美国发展事业的一流学者选择回到中国,投身国内高等教育界,例如3月29日,据陆媒报道,曾在美国苹果公司担任首席工程师的孔龙已入职上海复旦大学,担任研究员、博导。孔龙会在复旦大学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其研究方向为射频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数模混合模拟计算芯片、高速数据接口集成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