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回流潮|北京归国留学生突破122万人 六成投身AI与新兴产业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论坛上正式发布《北京归国留学人员蓝皮书》。蓝皮书指出,截至2024年底,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归国留学人员已突破122万人,其中硕士占比近六成,博士则占15.86%。在目前处于就业状态的群体中,有六成人投身于人工智能、绿色能源、医药健康等新质生产力或新兴产业领域。
综合陆媒报道,蓝皮书指出,北京归国留学人员行业分布以科技、经济、教育为主,从事科技类工作的比例最高,达20.84%,经济和教育相关工作人员则分别占19.5%及17.8%。此外,专业服务、医疗健康等领域也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在北京就业的归国人员中,78%为固定就业,14.2%处于创新创业状态,另有2.6%属灵活就业。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处于创新创业状态的群体中,高达八成以上亦集中于人工智能、智能汽车、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
蓝皮书亦提及,北京高层科研人才中具有海外留学经历者比例仍居高位。据全球化智库(CCG)统计,截至2024年7月,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工作的院士中,有75%具留学背景;中国工程院在京院士中亦有47%曾留学。
据了解,该蓝皮书由北京市欧美同学会牵头,并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与北京海外学人中心支持,联合全球化智库(CCG)于2024年4月至2025年1月期间展开调研编撰。
人才回流趋势愈加明显
与此同时,愈来愈多在海外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选择回国发展。例如,32岁人工智能科学家符天凡放弃美国终身教职,回国加入南京大学任教;著名数学家林华新亦从美归国,出任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教职;美国莱斯大学终身教授钮凤林亦重返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职。
此外,知名计算机科学家陈婧于去年归国,现为清华大学教授;曾长期于美国从事研究的科学家胡懿娟,亦已全职加入北京大学;而在深圳正式成立的医学科学院中,被誉为“科研女神”的颜宁亦担任创始院长,成为海归人才中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