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古天乐昆虫”论文广引古文 专家批“卖弄文采,胡说八道”

撰文: 朱加樟
出版:更新:

近日,在内地学术期刊《世界生态学》中发布的一篇文章里,一种在四川省发现的叉𫌀科新物种正式以胡歌、古天乐的名字命名为“胡古叉𫌀”,文章称这是“感谢他们对中国西部山区环境保护与基础教育事业的贡献”。经陆媒报道后迅传引起社会大众广泛关注。
不过该学术论文在学术界也引起广泛争议,例如文中有10多处引用古文,被批为“卖弄文采,胡说八道”。又有专家指该文不是一篇规范的分类学论文。

新发现的昆虫物种以胡歌、古天乐的名字命名,引发关注(点图放大)

该学术论文题为《中国四川省叉𫌀属(𫌀翅目:叉𫌀科)一新种》,文章指新物种胡古叉𫌀(Nemoura hugekootinlokorum Wang & Meng, sp. nov.),是以胡歌姓名的拼音“Hu Ge”、古天乐姓名的拼音“Koo Tin-lok”加上拉丁化后缀“-orum”命名。

文章提到,古天乐、胡歌低调参与慈善事业,谦抑自居的心态固然值得钦佩;但是,国民偶像宣传自己的善行义举,同样能够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某些演艺明星积极投身公益活动,却被偏激的围观者诟病为“作秀”。道无贤愚,悟则得之,社会主义建设者本无高低优劣之别。每个人都拥有不可估量的巨大潜能,明星只是一种受关注较多的职业,何必对他们的公益行为求全责备?

+4

陆媒《红星新闻》报道指,该学术论文引用了不少古文,仅注明出处的就有10多处,例如《庄子‧山木》的“乘道德而浮游”、《庄子·在宥》的“浮游不知所求”等,甚至还完整引用唐人唐彦谦的诗歌《过湖口》:“江湖分两路,此地是通津。云净山浮翠,风高浪泼银。人行俱是客,舟住即为邻。俯仰烟波内,蜉蝣寄此身”。

一名匿名的研究昆虫的教授表示,文章写作风格怪,“卖弄文采,胡说八道”。他认为,严格来说这甚至不能算是一篇规范的分类学论文。

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也表示,在《世界生态学》上发表昆虫新种的文章确实不妥,“审稿者可能并非昆虫领域的专家,严重一点,这个种可能都不是新种”。在赵力看来,这篇文章更像是一篇科学散文,让外行人感觉有趣,但内行人会觉得说了很多废话,而如果在专业分类杂志上发,很多内容会被要求删除。赵力评价道:“这篇文章大概可以说是以科研为噱头的行为艺术。”

论文第一作者:是在“学习祖师爷”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王俊潮,文章显示其单位是中国农业大学,不过王指他自己已经从该校毕业好几年。他解释自己文章的写作方法时表示,他是在“学习祖师爷”植物学家胡先骕。根据资料,胡先骕被认为是中国植物分类学奠基人,并且曾发表《中国文学改良论》一文,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立场上,与陈独秀、胡适等辩论。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