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伪造金字塔藏“对华阴谋”? “去西方中心”应防制造伪史

撰文: 陈进安
出版:更新:

近日,浙江大学教授黄河清宣称有确凿的西方书籍插图及历史照片,证明雅典的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等古代遗迹都是西方在现代伪造,同时强调西方伪造的目的是要贬低中华文明,因此是“历史的阴谋”。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传媒及网民投以关注,更有舆论质疑黄教授是在幻想。
其实,相关现象并非孤例,近年中国不时有学者就中西关系作出语出惊人的理论主张,其共同点皆是未经公认严肃的学术考证,且倾向贬低西方的价值,意图提高中华文明的优越感。作为学者,提出新的理论主张本无对错之分,学术上有大胆创新的想法固然值得鼓励,惟这须建基在严谨的考证过程上,否则便成为立场先行的“伪史”。

挪亚3子其实是夏商周开基人物?

黄河清教授“以图证史”作出创见前,学界已不乏有著名学人对历史提出另类解释。当中不得不数到著名宪法学家、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文明源头与大同世界》一书作者杜钢建发表关于“英汉同源”的观点。

杜钢建认为,距今约五千载,中国史上曾有一“英国”,其名字源于《山海经》中一名为英山之地,在当地生活的古中国人正是当今英国人之祖先。这些所谓英山人夏商期间多次迁徙,一路向西,足迹先后遍及印度、中亚、西亚,并与许多民族融合,最后在汉代才定居于今日的岛国上。

至于英语,杜钢建认为在漫长的迁徙中,古英国人丢了文字,仅剩口语,故吸收了彝族的古方言,选择用字母拼音,以标注口语的发音。至此,一部“出中国记”俨然完成。

杜钢建曾发表“英汉同源”观点。(网上图片)

杜钢建其他惊世骇俗的“研究成果”,还包括引经据典欲论证真正的人类起源和文明渊源是在中国的“大湘西地区”,并提到伊甸园中的四条河都在四川、《旧约》对人类早期活动的历史追述覆盖了夏商周、挪亚3名儿子其实是夏商周的开端代表人物等。

杜钢建提到伊甸园中的四条河都在四川。

Yellow英语发音几乎是“叶落”?

杜钢建的主张并非自说自话,前年7月,一群认同相关观点的教授学者便在北京发起成立名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促进会”的学术团体,推选杜教授为会长。

该会副会长翟桂鋆曾在受访时表示英语确起源于古华夏,其理据是很多英文单词在发音和含意方面都与汉语一样或相近,如“黄色是秋天叶落的颜色,英语发音几乎就是‘叶落(露)’”。另一名研究者、《虚构的西方文明史:古今西方“复制中国”考论》的作者诸玄识则指出,欧洲在15至16世纪前只有神话与传说而没有历史,面对源远流长灿烂的中国历史,自惭形秽的西方于是花近500年伪造历史,这与今天黄河清教授的论调一脉相承。

如果作出上述粗疏的理论主张的只是一些普通人,世人或可一笑置之予以包容,但当一再有具身份地位的学者也是如此,则难免令人有一种是利用学术平台或身份,进行爱国主义市场投机之感。

近年,随着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尤其是中美交恶等一系列大时代背景下,民族主义顺理成章成为网络舆论动员最好的催化剂。在民粹、民族主义膨胀的大环境中,针对西方的阴谋论永远大有市场,更就此走入学界。这种背景予以诸如杜钢建、黄河清们崛起的土壤,也催生了被认为是民族主义及民粹思想的大本营“大同思想网”等网站的出现。

争取历史话语权不应陷华夷敌我思维

不难发现,这些新观点背后的逻辑思维,其实就是希望能在历史话语权上严分华夷,重塑中国自身的观点,以自认为的“中国视野”恢复世界历史本来的面貌,颠覆所谓为西方帝国主义称霸世界服务的史观。

诚然,西方中心主义(英语:Western-centrism)会将个案研究置于宗教、种族、环境及文化的假定的优越性之上,以此作为基础诠释世界,令包括非西方世界在内的世界史图景得以塑造和建构起来,这某程度上确存在贬低非西方世界的成就和贡献。

因此,如果出发点仅是意图“去西方中心化”、“去殖化”,本身亦无可厚非,实际上一些前殖民地亦都建立自身的民族史观,例如印度政治家、美国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国际关系学博士Shashi Tharoor便在著作《Inglorious Empire: What the British did in India?》中,就英国如何通过剥削压榨印度以完成了自身的工业化进程作出描述。然而,上述过程皆经过严谨的学术考证,推翻过往殖民者觉得理所当然的假设,与将“去殖化”变成另一种有害无益的民族沙文主义有着根本不同。

历史考证讲究实事求是而非臆测,而在争取历史话语权的同时,理应避免内容过于偏重意识形态顶层设计,继而制造严肃学术伦理失效的尴尬事实,否则未完成对指控有公信力的辩证过程前,自身便先成为又一种“话语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