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都按时食早餐? 四川一大学研究称生活较规律学生成绩好

撰文: 崔德兴
出版:更新:

每天定时起床、食早餐、定时洗澡,有规律的生活真的那么重要?位于四川的电子科技大学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就显示,学生校园生活的规律性,原来和成绩显著相关--生活越规律,平均而言,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越好。

研究发现,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整体上更有可能去食堂吃早饭。(视觉中国)

研究由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的科研团队进行,研究对象涉及2万名大学生,为电子科技大学2009至2012入读的本科生。科研团队搜集他们从2009年到2015年,从刚进校到大三结束的3000万条校园刷卡记录,包括在食堂吃饭、宿舍洗澡、教学楼装水和进出图书馆4种行为。这些行为发生频次高、累计记录多,而且全面纪录在校园卡内,有利进行可信的统计分析。

科研团队再将“教学楼装水”和“进出图书馆”的数据生成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指数”;食堂吃饭、宿舍洗澡的数据形成“生活规律指数”,再将这两个指数与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对比,最终得出学生学习努力程度指数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的结论。而有趣的是,学生校园生活的规律性,竟然和成绩亦呈正向关系。

研究显示,学生生活越规律,平均而言成绩越好。图为安徽一大学内,学生在学习。(视觉中国)

成绩好的学生有更大可能坚持去食堂吃早饭

研究团队成员曹奕解释,他们使用经典的“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的方法,系数范围落在-1到1之间,绝对值越接近1,表示二者的相关性越强。研究发现生活的规律与学习的相关性存在较强且显著的相关性。具体而言,洗澡规律性和成绩的相关性是0.157,吃饭规律性和成绩的相关性是0.182。

团队研究发现,不管是吃饭还是洗澡,学生生活越规律,平均而言成绩越好。比如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整体上更有可能去食堂吃早饭,尤其在温度偏低的日期,成绩好的学生有更大可能坚持去食堂吃早饭。“成绩好的学生一般会克服困难,在寒冷的早上保持生活的规律性。受外界天气因素(如气温)影响小的学生,谨严性越高,学习成绩越好。”研究团队成员高见说。

此外,在洗澡和吃饭两种行为上,规律性保持得比较好的学生,成绩下降的可能性比规律性保持得不太好的学生要低,不容易出现成绩的大幅下降。

大学教授:研究对学校教学管理有很大意义

有份负责研究的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周涛指出,尽管目前的结论是使用匿名数据得出的,但对于学校教学管理,尤其是定量化、个性化、前置化和动态化的教学管理,有很大意义。“这种行为数据作为一个前置性、引导性的指标,可以让学校管理者认识到学生的行为数据和学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学校可以用类似的技术去观察学生是否在集中听课,学生的状态是否阳光开朗,是不是有孤僻自闭行为。而行为数据分析方法有助于教育管理人员及时察觉学生的异常行为和心理问题,及早采取干预和帮助措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校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