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已有59万人登记器官捐献 角膜捐献者家属:换种方式延续生命

撰文: 羊城晚报
出版:更新:

清明节临近,广东省眼库、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在3月26日举行2024年度角膜捐献家属座谈会,表达对角膜献者的追思、向角膜捐献者的家属表示尊敬,以更好地推动角膜移植工作开展。

当天,广东省红十字会还举办了“生命·礼赞”2024年广东省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向捐献者致敬。活动介绍,广东已经有59万名爱心人士主动登记成为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志愿者,广东器官捐献数量连续十四年领先全国。

捐献者是如何做出这一选择的?作为家属有哪些考虑?角膜捐献者家属同大家分享了捐献者的生前事迹,讲述角膜捐献的心路历程。

“我想让其他孩子代他继续看到这个世界”

“孩子走的时候还小,刚上四年级,才11岁就因为意外离开了我们。”角膜捐献者家属李剑戴著一顶棒球帽来到了活动现场。作为一名父亲,他对孩子的去世无比痛心。但是按照当地习俗,孩子在离世后不能建坟立碑,这让李剑难以接受:“雁过尚且留痕,为什么我的孩子在世界上不能留下一丝痕迹?”

为了让孩子留下些什么,李剑夫妇决定捐献孩子的角膜。不仅希望孩子的生命能用另一种形式延续下去,也希望孩子的名字被刻在捐献者的碑文中,增加孩子与世界的羁绊,让家人日后凭吊。

“决定捐献之前,我们咨询了医生。考虑到器官捐献可能破坏孩子的遗容,我们决定捐献孩子的角膜。”据介绍,他在做出捐献决定后也面对著来自家庭的压力。孩子的外公外婆对捐献行为并不理解,他们更希望孩子能够“完完整整”地离开。为了争取家人的支持,李剑夫妇向他们介绍了捐献的意义和缅怀的想法,最终得到了支持。

在采访中,李剑摘下了自己戴来的棒球帽,帽子上写著“厉害了我的班 class 11”。他介绍,当地习俗要把孩子的衣物也都烧掉,这顶帽子是孩子的班帽,也是家里留下的孩子最后一件衣物。

广东省红十字纪念园(羊城晚报)

李剑表示,作为捐献者的家属,他希望孩子的角膜可以捐献给20岁以下的年轻人:“让我的孩子去帮助其他孩子,也让其他孩子替我的孩子继续看看这个世界。”

“捐献角膜,是母亲在几十年前就做的决定”

“我提议,在座谈会现场不需要写我的名字,请把我母亲的名字写在这里。”座谈会上,捐赠者家属丁慧介绍,捐献角膜是母亲生前的决定。

几十年前,丁慧还读小学的时候母亲就提过:“人去世之后遗体如果也可以做贡献就好了。”当时丁慧并不懂母亲的意思。在患病后,母亲再次提出了捐献遗体的要求。

“家里也有长辈并不理解母亲的做法,但是我和父亲懂。我们顶著家人的压力为母亲完成了遗愿。”丁慧介绍,从自己记事起,母亲就是个“热心肠”,尽管家境并不殷实,但对需要帮助的人毫不吝啬。

“面对路边的乞讨者,母亲也时常解囊相助。”丁慧分享道:“我曾劝母亲说,可能有些乞讨者是骗子,但是母亲说‘他行骗是他行为不端,并不影响我凭爱心去帮他一把’。”

在母亲影响下,丁慧也成为了志愿者,近些年在东莞参加了多场环保志愿活动,为社会发光发热。

“本次捐献结束后,父亲也表示希望能在自己百年之后可以像母亲一样进行遗体捐献,我也和父亲有同样的想法。”丁慧介绍,自己和父亲已完成了捐献登记,走上继承母亲的遗志、追寻母亲的道路。

广东省红十字纪念园(羊城晚报)

广东已累计完成器官捐献6899例

“角膜疾病是我国第二大致盲眼病。”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医师、广东省眼库行政主任冀建平介绍,目前我国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有约350万人。其中,约80%的患者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修复。然而每年国内开展的角膜移植术仅有8000至10000例,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冀建平表示,2023年,预约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有2181人,实际仅进行了958台手术。很多角膜病患者仍然生活在黑暗中,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角膜供体紧缺。

记者了解到,目前广东的角膜捐献数量、角膜移植手术进行数量在全国都位于前列,这既得益于广东各级政策的支持,也得益于发达的医疗体系支撑。冀建平建议,下一步应在角膜捐献方面增加宣传,让更多人走上捐献互助的道路。

3月26日,广东省红十字会举办“生命·礼赞”2024年广东省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活动中介绍,自2010年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试点以来,广东省红十字会经过十余年持续努力,截至2023年底,已累计完成器官捐献6899例、角膜捐献5846例、遗体捐献2166例,全省有59万名爱心人士主动登记成为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志愿者,器官捐献数量连续十四年领先全国。

“虽然广东是器官捐献大省,十多年来已经挽救近3万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但广东也是医疗大省,临床上器官短缺的现状依然十分严峻。”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史先东介绍,2023年底国务院新修订颁布《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对推动我国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