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与泄密关键人物早已“结缘” 出事全因信错老朋友?

撰文: 梁凯怡
出版:更新:

Facebook“泄密门”事件继续发酵,创办人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周四(22日)罕有地接受CNN独家专访并表示抱歉,事件中另一个关键人物,剑桥大学心理系教授科根(Aleksandr Kogan)亦现身接受传媒访问,为事件解画。
科根的版本却明显与Facebook的说法有落差,大家各执一词,而这对“老朋友”,原来早就已经“结缘”。

剑桥大学心理系教授科根(Aleksandr Kogan)曾接受访问,为剑桥分析事件解画。(CNN)

科根借Facebook取得数据出版学术论文

当大众都将焦点集中讨论“剑桥分析”如何利用从Facebook得来的数据干预2016年美国大选时,其实科根早在2013年开始已经通过Facebook取得海量数据。

那年科根开发应用程式,透过Facebook取得全球用户2011年有关“结交朋友”的资料,合共收集570亿段“友谊”的数据,用以学术研究。2015年他在国际期刊出版有关研究的论文,剑桥大学形容是科根研究团队和Facebook的第一个共同研究成果。

Facebook发言人表示当时科根取得的数据只有“数字”,即例如“美国和英国之间结交了n段友谊”。来自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的研究总监约拿芬奥尔布赖特(Jonathan Albright)却认为,Facebook会分享如此庞大的数据,意味他们本身早已有联系:“Facebook平常不会分享这种数据,这反映他们之间互信的关系。”

剑桥分析创办人之一、现已离开公司的怀利(Christopher Wylie)曾指,剑桥分析从未得他人许可下从Facebook收购和使用用户个人资料,建立心理测量学的模型,并透过此方法去瞄准用户。(美联社)

Facebook信错人?

2014年科根成立Global Science Research,同年剑桥分析聘请他成为顾问。他将同样的应用程式转到剑桥分析名下,更改应用程式名称、商标、描述和使用条款,以问卷形式索取27万用户及其朋友的资料,总共获得超过5000万用户资料。

Facebook并不是对此懵然不知,当时他们注意到科根抽取大量数据,启动安全程序。但剑桥分析创办人之一、现已离开公司的怀利(Christopher Wylie)指,科根向Facebook辩称数据只用于学术用途,于是对方便没有跟进下去。换句话说,Facebook选择相信科根,未有深究下去。

据科根的说法,应用程式的使用条款由剑桥分析提供,其中已列明数据用会作商业用途,并有权将数据出售,从未有提及过会用作学术研究。但他表明,当时未有考究剑桥分析会怎样运用数据,亦从不知道数据会用于特朗普的竞选活动。

Facebook行政总裁朱克伯格周四(22日)撰文承诺改善公司政策,接受CNN专访解画。(美联社)

错在过份信任 抑或Facebook衰自己?

自事件曝光以来,Facebook一直都以“受害者”姿态回应事件,副总裁兼副总法律顾问格雷瓦尔(Paul Grewal)上周五(16日)发表声明时说:“这是一场骗局和欺诈。”朱克伯格又形容科根的行为“违反信任”。外人看来,就好像Facebook被一个老朋友在背后捅了一刀。

Facebook和科根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个谜。2015年科根发表论文,有2名Facebook员工被列为共同作者;发表论文后同年,与科根一起成立Global Science Research的剑桥研究员钱塞勒(Joseph Chancellor)离开公司转投Facebook直到现时。Facebook亦未有解释他们是如何走到如此“亲密”的地步,令科根只要一句说话,就可以越过Facebook的围墙。难道只因双方曾经共事作学术研究,Facebook就天真地完全相信科根往后获取的资料就只会用作学术用途?

又或者,问题出于Facebook本身。纵使双方对条款列明的数据用途各执一词,但Facebook载有如此大量数据,理应做好把关角色,朱克伯格的回应却对自身失误轻描淡写。

约拿芬奥尔布赖特将矛头直指Facebook,原因是Facebook一手创建这个系统,竟轻易让第三方得以获取海量个人资料:“系统设计令他们可以据特定意义分享用户数据,换取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