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专访】与印尼前恐怖份子对话 除不掉的有色标签
在印尼中爪哇省一处街角有一家外表不起眼的餐厅,那里只有四张木餐桌,人多时,餐桌排成一个单行。41岁的Yusuf Adirima是其中一名餐厅员工,他笑起来眼瞇瞇的,平常跟客人有说有笑,怎样也看不出曾经是个危险人物。“某日,两名军人进来用餐,我装作冷静,保持笑容为军人送上清水和餐牌,手有些颤抖,我害怕他们是来拘捕我。”曾因涉及恐怖主义罪名的Yusuf 这样说。
Yusuf于10月底来港时与《香港01》记者碰面,谈起自己成为恐怖份子的经过。
自2002年峇里岛爆炸事件以来,印尼被定罪的700名恐怖份子中,约270人已获释,但有10%人士在反恐行动中再次被捕或遭警方击毙。Yusuf是其中一名获释而改过自新的幸运儿,1995年他高中毕业后,曾到一所印尼伊斯兰寄宿学校参观,该校是极端组织“伊斯兰祈祷团”领袖巴希尔(Abu Bakar Bashir)创办,并由年轻的激进份子打理,巴希尔被指与已故盖达首脑拉登关系密切。那次参观他感受深刻,之后开始接触极端伊斯兰主义思想,读过埃及穆斯林兄弟会1950、1960年代成员库特布(Sayyid Qutb)的著作,改变了他一些想法。
远在ISIS出现之前的1980年代,恐怖主义已萦绕东南亚,那时许多东南亚年轻穆斯林受伊斯兰的极端意识形态吸引,远赴中东地区成为圣战士,包括Yusuf。Yusuf坦言,年轻时曾经想过去波斯尼亚或阿富汗当受薪“圣战士”,惟旅费不足打消念头。1999年印尼东部马鲁古群岛发生宗教冲突,他欲加入穆斯林武装份子与基督徒作战,但因缺乏军事训练技术遭拒。翌年,Yusuf加入菲律宾南部一个武装组织莫洛伊斯兰解放阵线,在菲律宾棉兰老岛学习游击战术和丛林生存技能,数年后该组织与菲律宾政府和解,他只好回国开鞋店。
“没有人想和我接触”
2003年8月雅加达JW万豪饭店遭自杀式炸弹袭击,造成12死、150人受伤,据称恐袭是极端组织“伊斯兰祈祷团”所为。警方事后在Yusuf的鞋店搜获爆炸物,他因支持恐怖主义的罪名,被判入狱十年。Yusuf被关押在中爪哇努萨安邦岛(Nusakambangan)的监狱,该座监狱建于荷兰殖民年代,荷兰殖民政府在1905年宣布把努萨安邦岛列为禁区,在岛上打造戒备森严的监狱,专门关押恐怖份子、政治异见者、共产党员及毒犯等重犯。印尼独立建国后监狱仍持续运作,被外界视为东南亚“最严酷的监狱”,囚犯经常会在狱中传播伊斯兰极端主义思想。
Yusuf由于行为良好,服刑五年后获得假释,但“出册”不代表重获新生。新闻报道总是说每年有多少人参与极端组织后选择回流,希望重过新生,却甚少提及这些人重投社会的实况。Yusuf因留有案底,找工作时受歧视,尤其是他所犯的不是一般罪行,他渴望得到穆斯林同胞和主流社会的认同,奈何身边人都对他贴上“恐怖份子”的有色标签,前路茫茫。
“出狱后的生活一开始很艰难,因没有人想和我接触。”Yusuf说道。当地政府未有为这些前恐怖份子提供适当的支援,民间机构亦基于偏见,拒绝向他们伸出援手。制度上的种种漏洞,令他们极有可能走回头路。
“释囚餐厅”助重获新生
为协助他们重过新生,《Jihad Selfie》纪录片导演Noor Huda Ismail七年前在中爪哇省首府三宝珑市(Semarang)开设了首间“释囚餐厅”Dapoer Bistik Solo,今年初已开了第三间分店,聘用了Yusuf等数十名前恐怖份子,由厨房至楼面都让他们打理,由此重拾谋生技能,潜移默化改变偏激的思想。
Yusuf形容餐厅环境不大,主打印尼牛扒和海鲜等菜式,走平民化路线,渐渐变成一众街坊的聚脚地,“我在这里工作了三年多,负责购买食材、烹调以及招待客人,在工作上建立了信心和尊严,学会用新的角度处理人际关系。”他还带家人到餐厅参观,以证明自己不再是恐怖份子。这里的员工都有过案底,有的曾用抢劫回来的钱资助峇里岛爆炸案疑犯,有的曾任恐怖组织领袖的左右手,各人有着不同背景,出狱后却在餐厅遇上,为新生活努力奋斗。
记者问Noor为何那么关心这些前恐怖份子?他说这与自身经历有关。12岁那年,他被父亲送入一家伊斯兰寄宿学校,当时他和同室学长Hasan特别友好,两人都是热血青年,各有理想抱负。Hasan毕业后到巴基斯坦接受军事训练,Noor则留国升读大学。2002年Noor当上美国《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同年10月发生导致逾200人丧命的峇里岛恐袭。他在报道这宗新闻时发现疑犯名单上出现了Hasan这个熟悉的名字,“当时我非常震惊,很好奇是什么原因使一个普通人投身恐怖组织。”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请留意刊载于11月27日出版第88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敬请读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