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制裁成事在即:经济逻辑 vs 政治现实 西方俄国鹿死谁手?
12月4日和5日,可能迎来全球石油市场的大地震。4日是OPEC+开会之日,5日则是欧盟对俄船运原油禁运的制裁生效日,而且预计亦会同时向俄罗斯原油落实史无前例的限价令。分析预料OPEC+将会静观其变,维持10月时每日减产200万桶的决定,也有些许可能进一步减产。5日的两道对俄制裁,更不知会带来什么结果。
根据欧盟5月时的制裁计划,禁止俄国船运原油进口的命令将会与禁止欧洲企业为俄罗斯原油出口提供保险、运输、贸易服务的禁令同时实施。由于欧盟和英国业界占了全球油轮保险市场的95%,这项制裁不只使当时仍占俄罗斯船运石油出口超过五成的欧盟市场断供,更会严重阻碍俄罗斯石油对全球其他地方的供应。整体供应减少之下,油价必然再度走高。
限价令的“理想”
大西洋彼岸对油价特别敏感的美国,首先注意到这个危机。美国财长耶伦(Janet Yellen)就向欧盟建言,与其一刀切禁止对俄油船运的保险,倒不如藉欧盟和英国的市场霸权向俄油制订最高价格,凡超越此价者皆不受保,也即是不能出口。最终,此提案得到G7国家同意,目前就要看欧盟各国如何赶在12月5日之前为限价水平达成共识。
单纯从经济逻辑的角度来看,此提案可算是达到了西方国家及其盟友对于制裁俄国能源的两大期望。其一,由于俄罗斯占全球石油生产超过一成,任何针对俄国石油的制裁必不能导致全球能源短缺,使西方国家自己也得不偿失。其二,让俄罗斯继续供应能源的同时,也不能任由它坐收高利,填充对乌克兰作战的财源。
以工具理性来计算,如果西方国家将限价订于刚好高于俄罗斯石油生产成本之上,即使这个价钱远低于国际油价,为了赚取边际利润、避免产油设施荒废,俄罗斯依然会继续出口石油,因此就能避免了全球供应短缺的问题。而且,由于这个价格低于其在自由市场上应有的售价,此法也同时减低了平常占俄国出口收入四成的石油出口收益,减弱其攻乌财力。
然而,经济逻辑和工具理性的理想状况能否落实到现实世界之中,却是一个大疑问。
限价到底限在哪?
第一个问题出现在限价的水平。欧盟内部对此有重大分歧。布鲁塞尔的官僚们认为价格该订在稍低于俄罗斯石油市价的水平,曾一度提出70美元的建议,这与12月1日的俄国原油市价相约。但向来对俄强硬的波兰、爱沙尼亚、立陶宛等国则认为应该将价格订在20至30美元的水平,接近俄国石油生产的成本。
俄乌战争爆发之后,俄罗斯原油相对于布兰特原油(如今大约在85美元的位置)的价格早已经有有20至30多美元的折扣。如果将价格订在接近市价的水平,西方国家艰苦谈判了几个月的限价机制,最后很可能并不会减少俄国的石油出口收入,不过其好处就在于较有可能保持到俄罗斯石油的持续供应;如果将价格订得过低,普京可能就会决定把心一横大减甚至停止出口,这就违背了以限价令取代一刀切保险禁令的原有目的(按:即保证全球石油供应)。
根据最新的消息,欧盟各国将会同意把限价订在60美元的水平,较俄罗斯石油12月1日的市价低大约10美元。
限价有何可能后果?
这样的定价会有什么影响尚不得而知。如果西方国家的理想状况成为事实,俄罗斯将会继续其石油出口,只不过赚少了一些钱。某程度上,这可算是达到了他们的原有目标。
但现实情况很可能更为复杂。第一种可能是全球石油供应出现紧缩,导致油价大涨。
根据《经济学人》的分析,俄国原油出口可能会遇上三大樽颈。其一是油轮不足。俄方此前已表明不会使用参与限价的油轮。而问题是:全球有没有足够不参与限价的油轮去运送俄国原油?参考多方报道来看,专家和官员们对此都众说纷纭,未有定论。
其二是没有替代保险。理论上,过去几个月来迅速变成了俄罗斯船运石油大买家的中、印等国的企业都有可能为船运提供保险。但西方国家的限价令进一步压低俄油价格对这些国家有经济实利,到底他们会否为了保持政治中立,或者在政治上支持俄国,而付出真金白银去为未来预计船龄较高(也即出事风险较高)的俄油船只作保?
其三是自我制裁风险。虽然美国并没有以长臂制裁去威胁不参与限价(或购买俄国石油)的国家,但在此刻欧美制裁多变的风头火势之下,风险能避则避,其他有能力帮助俄国船运原油出口的国家或企业,有可能会先行自我制裁,而拒绝帮助俄油出口。
除了这三个潜在樽颈之外,普京也有可能主动限制原油(甚至其他能源)出口作反制。普京本人在11月下旬就曾警告,石油限价将会对能源市场造成“严重后果”。
另一个可能则是西方制裁被证无用。路透社早在10月下旬就曾引述石油业人士和美国官员的分析和评论,指俄罗斯有八至九成的石油都有可能可以绕过西方国家的限价机制。报道引述摩根大通的分析,指中、印和俄国自身有老旧的船队可作为替代运输工具,预计俄国12月的石油出口只会比9月每日减少60万桶(9月的每日出口量超过700万桶)。观乎伊朗和委内瑞拉等长期受到美国制裁的国家至今依然能维持一定程度的出口,我们就可知这个比一刀切制裁更弱的限价令很可能会有更大的漏洞。
更根本而言,禁运和限价令皆建基在西方国家的既有市场实力之上。长远来看,不愿参与西方制裁的国家总会有能力逐步发展出不受西方影响的替代体制。而且,虽然西方国家此刻只因俄乌战争“特事特办”将限价令施加于俄国身上,但其他能源出口大国看在眼内,很难不担心他朝会再有另一个让西方国家再一次“特事特办”的机会,因此不得不预早作出脱离西方体制的准备。
因此,无论这次制裁能否达成西方国家的目标,其结果也会是西方权力逐步被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