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温差”大不是中国独有现象 中美经济“温差”有不同

撰文: 陆一
出版:更新:

日前,备受关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完,新闻稿中有这样一句话:“全面贯彻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注意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品质、宏观资料与微观感受、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其中“宏观资料与微观感受”击中了很多人的痛点。事实上,早在半年前,中国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就曾表示,要正确认识宏观资料和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

必须承认,2023年中国经济压力仍大,信心严重不足,消费者信心指数萎靡不振,远低于2021年水准,居民净存款飙升。但宏观资料似乎也没那么差:GDP增速全年完成年初的5%目标毫无问题,失业率回到5.0%,工业增加值,发电量资料增速都还可以,贸易顺差比疫情之前几乎翻了一番……但微观感受完全不是这样,很多人的感受都不大好。因为微观感受不好,对宏观资料冷嘲热讽,觉得资料都是假的,这个也正常。也必须承认,宏观资料和微观感受的差距很大,这也是事实。

对于中国为何经济“温差”大,已经有不少文章解读,然而,今天更想谈谈经济“温差”并不是中国独有现象。

美国总统拜登的支持率下滑至“最低水平”,主要原因是美国人对拜登的经济政策不满意。(Reuters)

很多人度注意到了,今年美国宏观资料非常好,GDP增速在发达国家中一枝独秀。2024年三季度年化GDP增速5.2%。但却发现拜登的连任岌岌可危,多个机构进行的最新民调显示,美国总统拜登的支持率下滑至“最低水准”。而且主要原因是美国人对拜登的经济政策不满意。CNBC本月19日发布的“全美经济调查”结果显示,拜登的总体支持率降至35%。报导称,这是CNBC在拜登任期内记录的最低支持率。其中,62%的受访者不认可拜登处理经济问题的工作,66%的受访者对经济现状和前景持消极态度,该数值创下“全美经济调查”17年来的最高纪录。这就奇了怪了?美国经济不是很好吗?

原因很简单,美国也出现了宏观资料和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美国媒体,对宏观资料和微观感受不一致这方面的报导,实际上也是连篇累牍。

早在今年7月ABC题为《拜登称经济表现良好 但很多支持他选民都不相信他》的文章就指出了虽然从就业、消费支出和工资能许多指标来看,经济复苏得很快,但美国人一直对拜登对经济的处理不满。12月CNN题为《经济担忧触动了许多美国人的心》的文章也指出,84%的大多数人表示,他们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担心所在社区的经济状况,43%的人表示非常担心。《纽约时报》11月题为《即使大多数支持拜登的选民也看不到繁荣的经济》指出,在其对六个摇摆州的选民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82%的选民认为经济只是“勉强凑合(Only Fair)”或“糟糕的(Poor)”。即使在2020年投票支持拜登的人群中,也有高达62% 的选民认为经济只是“勉强凑合(Only Fair)”或“糟糕的(Poor)”。 Blueprint/YouGov民意调查中显示只有38%的美国人表示相信官方统计资料,而 62%的人不相信。

再看消费者信心指数和企业信心的PMI指数。中美的消费者信心指数都远低于疫情前。中国(红线)从2021年的120左右,下跌到目前的87。美国(蓝线)从疫情前的95-100,下跌到63.8。中国跌了28%,美国则跌了35%。衡量企业信心指数的PMI也差不多。在过去10年,美国的PMI明显高于中国,但2023年,美国的PMI仅为49.4居然低于中国50.7了。

图为中美两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和企业信心的PMI指数,蓝色为美国,红色为中国。
图为中美两国制造业PMI指数,蓝色为美国,红色为中国。

在中国,房市、股市一蹶不振,信心差点也能理解。美国的宏观资料如此强劲,股市一路长红屡创新高,为何美国人对经济如此没有信心呢?《经济学人》最近的一篇分析也指出,考虑到经济基本面和情绪之间的历史关系,你会预计美国人现在对经济感觉相当好。相反,他们感到非常沮丧——或者至少告诉民意调查者他们感到沮丧。《经济学人》毫不讳言地表示,“美国人对经济状况的看法与现实存在偏差。” 选民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看不起民主党的经济管理。为什么?。

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最近有点气急败坏。在《纽约时报》撰文题为《选民会送小丑(指特朗普)上台吗?》的文章,给出的一个理由是,因为“媒体通共(共和党)”。

“一个故事是,我们正处于一种‘氛围衰退’中,人们正在接受一种负面叙述——在某种程度上是由新闻媒体传播的——这不仅与资料不一致,而且与他们自己的经验不一致......人们对他们所听到的消息的评价尤其令我震惊。自拜登上任以来,我们已经增加了1300万个就业岗位,但美国人始终表示,听到的就业方面的负面消息多于正面消息。”

美国目前失业率处于50年来最低点,为何美国民众的感受却如同失业率是50年来最高点一样?(Reuters)

看克鲁格曼的专栏,最近三四个月,他至少写了不下十篇这个话题的文章。他说:目前美国经济存在两个大问题。一是为什么美国经济这么好。另一个原因是为什么这么多美国人坚持认为美国经济很糟糕。他还发明了一个词,叫“feel-bad economy”。克鲁格曼还郁闷的说:明明美国目前失业率处于50年来最低点,为何美国民众的感受却如同失业率是50年来最高点一样?

值得注意到的是,在美国,像克鲁格曼这样的有钱人和精英信心十足,就是因为美国股市高歌猛进。美国前1%的群体,持有16.4万亿美元的股票和债券。而后50%只持有0.4万亿美元。但美国百姓,特别是后50%,过得不怎么样,所以投票和做民意调查时,就一肚子怨气,普通人就沮丧。但大选投票,民意调查时,一人一票,并不会因为是大富豪就可以一人投一万票。但股市上,钱说了算,大富豪的话语权是普通人的百万倍。

但中美对于经济“温差”不同之处在于,相较来说,中国的精英群体中弥漫著更多的“丧”气,这个主要原因是由于房市、股市所累,对于这一阶层的人来说影响最大,所以在互联网上表达的情绪也最大。而更大多数的百姓来说,确实有感受到压力,但并没有那么大的情绪。而美国的情况刚好相反。如前所述,精英阶层由于股市长虹十分有信心,而对于百姓来说,更多由于高通胀带来的物价上涨而一肚子怨气。

但,中国也好美国也罢,一个事实是,全世界主要经济体都面临宏观资料和微观感受的温差。基本上所有经济体微观感受都比宏观差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