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内战临转捩点? 两个“范式转移”将决定长远成败
10月27日在缅甸掸邦(Shan)北部由“三兄弟联盟”发动的“1027行动”,原本带有浓烈的地方利益争夺色彩,当中有果敢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MNDAA)从缅甸边防军手上夺回果敢自治区首府老街的动机,有德昂民族解放军(TNLA)巩固其自治区控制并开通对华贸易通道的意图,也有若开军(AA)在若开邦(Rakhine)外扩展影响力的因利成便。中国方面对于缅军政府管控当地电信诈骗集团不力的不满,也许就成为了三方以“三兄弟联盟”旗帜发起反军方攻势的契机。
岂料,1027行动攻势之快,远超预期,两天之内就打下了五个中缅贸易口岸之一的清水河(Chinshwehaw),12天之后就打下军事重镇滚弄(Kunlong),攻下数十个军方据点,夺得坦克、装甲车、多管火箭系统、榴弹砲、反飞行器重机枪等重型武器以及大量枪支和弹药。缅甸军政府的权威一时之间竟被打破。
缅甸军政府“三面楚歌”
1027行动开展数日之后,缅北克钦邦(Kachin)的克钦独立军(KIA)投入战事,联同反军政府民族团结政府(NUG)旗下的人民防卫军(PDF)力量,打下了实皆省(Sagaing)的高林镇(Kawlin)等远离克钦族山区据点的低地,可见在民族地方武装组织(“民地武”)同主流缅族反军政府力量合流的背景之下,军方已对缅甸的核心地带失去坚实的控制。
随后,在掸邦以南的克耶邦(Kayah),克伦军(KA)、克伦民族国防军(KNDF)等一系列克伦族武装联同人民防卫军一同发动“1111行动”(即11月11日之意),迅速攻下接近泰缅边境的梅塞镇(Mese),以及军方改为平乱军事基地的垒固(Loikaw)大学,并正在进攻克耶邦首府垒固。可以说,军政府对于克耶邦几乎已经失去控制。
属于三兄弟联盟之一的若开军,在11月13日也在老巢若开邦撕毁同军方去年11月达成的停火协议,向军方发动攻击。由于军政府对若开邦经营疏忽,若开军几乎控制了城镇以外的地区,已经退守城镇同重要军事基地的军方则在关键要道实施封锁,希望阻止物资流入若开军控制的地区,双方正在各城镇和交通要道展开争夺。
若开邦以北、与印度接壤的钦邦(Chin)同样在11月13日有钦民族军(CNA)联邦十数支钦邦地区防卫军向军政府发动攻击。跟克伦民族联盟(KNU)一样,钦民族军早已加入民族团结政府,其乘机发难,明显不只是为了地方利益,而是真的想要把握机会为推翻军政府尽一分力。
跟掸邦北部三兄弟联盟的行军方式类似,钦民族军一开火就打下了印缅贸易要道上的边境城市里哈达(Rihkhawdar),并联同克钦独立军、若开军等力量打下了实皆省在印缅边境上的坎巴(Khampat )。
于是,势力集中在仰光、首都内比都(Naypyidaw)、第二大城曼德勒(Mandalay)等缅甸中心地带的军方,如今在东、北、西三方,都要面对民地武联同反军政府人民防卫军的联合攻势,并呈现出节节败退的迹象。在地面上,军方超过一个月来都未能发起有力的反击,只能以空袭等方式回应。
相较之下,反军政府力量则一步步迫近缅甸中心地带。11月27日,人民防卫军同德昂民族解放军就声称已在曼德勒以北数十公里的马达雅县(Madaya)中攻下了一个120人驻守的军事基地。
同时,中缅边境掸邦木姐区(Muse)的金三角口岸(Kyin San Kyawt)已落入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之手,是为第四个10月27日被反抗军攻下的通关口岸。由于掸北交道要道汇集点兴威(Hsenwi)早已被攻下,由金三角和清水河经掸邦第二大城腊戍(Lashio)再到曼德勒的贸易要道已被中断,这相当于98%的中缅跨境贸易。
虽然各地民地武同人民防卫军的攻势出乎意料的迅速和有效,但军方始终掌握国家机器、经济和军力优势,并不会轻易倒台。可以预见,一个月以来不断升级的缅甸内战,如果没有外力介入,还会以高烈度持续好一段时间。不过,无论如何,“1027行动”已构成了民地武、反政府力量同军政府长年对抗的转捩点。
战场上谁胜谁负此刻难以说准,但长远的成败,则取决于两个有关缅甸的“范式转移”会否出现。
缅军不再不可或缺?
第一个范式是“缅甸国防军的不可或缺性”。
某程度上,缅甸今天的战乱问题本质上就是二次大战后独立以来“建国失败”。缅甸虽以缅族为主体,但周边山区却住满了各种文化语言历史不同的少数民族。缅甸去殖民运动打着“缅甸是缅族的”旗号,忽略了少数民族利益,独立之后彬龙会议的联邦宪法原则也没有得到尊重,于是就有了过去70多年未有完全平息过的民族冲突。可以说,缅甸作为一个团结的整体,从来没有存在过。
于是,缅甸军队的硬拳头,似乎就有了一种不可或缺性,如果没有这个最大的拳头存在,缅甸将陷入四分五裂的乱局之中。缅甸2010年代的民主化保留了缅军必然的政治权力,昂山素季也不敢贸然取缔此等权力。到了2021年政变之后,世界各国对军政府态度暧昧。邻近国家如中国、印度甚至是东盟内部的一些国家,也继续同军政府合作,以之为缅甸国家的代表,其背后预设就是这一种不可或缺性。
“1027行动”之后,这一种不可或缺性却出现松动。虽然印度依然在印缅边境接受缅军军人越境躲避反抗军,被指是支持军政府之举,但中方的态度却有可能出现了转变。外界却盛传“1027行动”背后有中方支持,源出于中方对军政府打击电骗集团不力,甚至有被指得到军方授意的示威者在仰光中国大使馆抗议中国介入。此刻,中方在中缅边境进行实战化军事演习,却没有明确支持军方的行动,只以保护边境安全为重,似乎也反映出缅军不可或缺性此一范式已出现转变。
只有国际社会对没有缅军掌权的缅甸未来持开放态度,甚至愿意绕过军政府与反抗军合作(例如愿意同由反抗军控制的地区进行贸易等),此刻的反抗军才有最终胜利的可能。
缅族能否接受联邦制?
第二个范式是“缅甸内部民族冲突的无可解决性”。
事实上,在2021年2月军方政变推翻昂山素季以来,植根本土的各地民地武都开始同反军政府的缅族人士通力合作,为这些从城市走到山区进行抗争的年轻人提供军训和武器,构成了一种跨种族的大联盟。
政变之初,不少分析都怀疑反军方的缅族人与民地武合作是否只是权宜之计,毕竟昂山素季管治期间,缅甸政府也没有真的修正其大缅族主义。不过,经过这两三年在战场上的磨合,不少缅族反军方分子确实已经同民地武少数民族打成一片,否则今天的战争前线也不可能愈来愈接近缅甸中心地带的缅族重地。
“1027行动”启动时的“告全国人民书”,除了单纯表明要推翻“政变军人集团对国家的独裁统治”之外,也提到军方否定“彬龙协议”精神,并多次提出要“建立各民族高度自治、人民当家作主的新联邦国家”的愿景。
当然,如果反抗军真的能击倒政府军,得到胜利的缅族多数会否再次食言,我们目前不得而知。但如果缅族多数最终能落实“彬龙协议”的联邦制承诺的话,缅甸内部民族冲突就至少有了解决的希望,而缅甸70多年来的“建国失败”也许将能变成缅甸史书的其中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