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形成的和平主义路线 可能会葬送在岸田文雄手里

撰文: 杭子牙
出版:更新:

以因应二战以来“最严峻和最复杂”的安全环境为理由,日本在去年12月修订了《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和《防卫力整备计划》等国安战略三大安保文件,文件将中国描述为有史以来的“最大战略挑战”,大幅增加国防支出从原来占GDP的1%提高到2%,并在与美国的联盟中承担更重要的军事角色,允许自卫队拥有“反击能力”。

在最近日本与美国进行的“2+2”会谈中,中国继续成为日美联合遏制的重要对象,甚至可以说是唯一对象(朝鲜和俄罗斯被普遍认为是塞进会谈议题的陪跑角色),双方再次确认中国为“最大战略挑战”,认为中国对国际秩序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日本除了同意美国将海军陆战队滨海作战团驻扎在冲绳外,还向美国购买射程可达2,500公里的战斧巡航导弹部署在日本,并将共同防御条约的条款扩大到太空领域。

日本海上自卫队操作的P-1型喷射式反潜哨戒机,也可携载反舰导弹执行攻击。(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同一时间,岸田文雄对法、意、英、加、美等欧美五国进行密集访问。在与相关国家的会谈中,中国议题成为岸田反复提及的重点议题,颇有游走各国谋求“合纵”以对抗中国的意思。尤其在英美的外交行程,更充分暴露出岸田此行的战略目的。

在英国,岸田与英国首相苏纳克签订了《日英相互准入协议》,允许双方在对方领土部署武装部队,使英国成为第一个与日本签订同类协议的欧洲国家,正式在军事上把欧洲力量引入东亚,英国政府甚至称这一协议“是1902年(日英同盟)以来最重要的协议”。此前,日本已跟澳大利亚达成互相准入协议。

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天狼星”号油船为日本海上自卫队日向级DDH-182伊势号直升机驱逐舰进行海上补给。(United States Pacific Fleet)

岸田这些“引欧入亚”的做法,目的是通过引入欧洲力量制衡中国,以寻求心理安全与国家安全,同时配合美国完成对中国的战略围堵,突破和平宪法,走向所谓“正常国家”。

在美国,岸田与拜登的会谈中,中国议题也是重中之重。拜登在会面中赞扬了日本历史性增加国防开支,并承诺在经济和安全事务上进行密切合作。岸田则对美国在区域安全方面的努力表示感谢,称“日本和美国正面临近代史上最具挑战和最复杂的安全环境”, 表示东京将“确保区域的和平与繁荣”。

两人在随后的联合声明中称,印太地区面临越来愈多挑战,而中国正是其中最大的挑战。针对台湾问题,岸田文雄和拜登还强调:“我们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没有改变,重申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是国际社会安全与繁荣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岸田文雄随后在华盛顿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演讲时又进一步表示,中国是日美两国的“核心挑战”,并认为日美和欧洲必须在处理中国问题上采取一致行动。

国际媒体纷纷用“剧烈的军事变革”、告别“和平主义”等形容日本在军事上的扩张做法,认为“这些战略变化是日本建设更强大军事力量的最新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而中国正是这些变化的剑锋所向。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月14日在华盛顿举行记者会,讲述访问欧美多国成果。(Reuters)

这些变化是美国在背后主导,在与中国地缘权力角逐中,美国需要一个在军事上更强大有力的日本扮演前锋角色以遏制中国,就如当年曾联合中国遏制苏联。

同时,在安倍内阁曾担任过四年外务大臣的岸田也是这些政策的有力推动者,他和去年遇刺的安倍一样,都希望将此作为加速日本成为“正常国家”的一种方式。

更危险的是,调查显示,现在已有超过半数的日本人支持日本加强军事武装,这一数字改变了战后日本一直秉承和平主义的社会基础,而且和几年前相比还在持续上升。

民意转变,官方意愿,美国在背后的支持与推动,正葬送战后日本坚持多年的和平主义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