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消亡中?│第三波民主化国家:患上“非自由民主”通病
自1974年葡萄牙政变以来,全球踏入所谓“第三波”民主化潮流,在此一波的民主革命浪潮中,全球30多个国家进行政治改革,从威权转型至民主,被视为上世纪晚期最重要的政治趋势之一。然而这些国家的转型原因、方式、社会文化背景各异;在民主化进程上,维持经济发展及安定的情况亦多有不同。近半世纪过去,不少非西方民主国家,似乎像传染一样,同时患上“非自由民主”的病。
民主消亡中之三
1987年,菲律宾宪法恢复了1935年宪法中所规定的美国式三权分立政治体制,即总统行使行政权;立法机关由两院制的国会组成行使立法权,司法机构则行使独立的司法权。然而,30多年过去,该国至今仍拥有根深蒂固的强大寡头政治,美国殖民时代留下的民主制度将草根阶层排除在外让精英族群掌权。
现今菲律宾参众两院的七成议席由家族政治王朝组成,民主沦为他们的家族政治游戏。今年5月,已故独裁前总统马可斯(Ferdinand Marcos)的儿子小马可斯(Ferdinand Marcos Jr.,绰号Bongbong)以压倒性姿态当选新一任菲律宾总统;而前任总统杜特尔特的长女、前达沃市长萨拉(Sara Duterte-Carpio)则赢得副总统一职。
其后,7月的第十九届国会第一届常会中,连任的53岁参议员Juan Miguel Zubiri当选参议院主席,他是小马可斯的重要盟友,在国会两院任职近20年。而众议院方面,小马可斯的表弟Martin Romualdez则亳无悬念的成为新任众议长。
虽说菲国的民主制度已经行之有年,惟人民对于民主其实颇为不满,主要体现在其在国家的制度执行上,因当中大大小小的官职,几乎均是把持在少数精英家族的手中。这使得民众看似手握选票,却无实际能力制衡这些长期把持权力与金钱的政客。
家族政治不仅揭示了少数精英家庭对菲律宾政治持久控制的问题,而且也多少反映出独裁者马可斯下台后国家向民主过渡的失败,自由的宪法、公平的选举、新闻的自由背后,权力和财富却被少数菁英牢牢掌握。全国40个最富有的家族吞噬了国家七成六的财富,不平等和财富集中让民主成为笑柄。
权力斗争致泰国长期不稳
另一个亚洲国家 -- 泰国,2014年作为军方代表人物之一的巴育(Prayut Chan-o-cha),在试图将各大党达成和解失败后,于5月22日发动了一场推翻英禄看守政府的军事政变。
泰国的政治局势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虽为君主立宪体制,惟泰王作为国家主权的“正统象征”对宪制政府的影响力仍然不小,从该国近代总理大臣更替便能略知一二。有意见认为,造成如此局面的关键或许是一次次的政治变革、宪法修订,以至王室、军人之间的权力争夺。
因此,也有分析认为泰国的政治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地方在于,其君权网络深埋于民主的表层之下,而其出现及运作方式严重影响着当今泰国的政治走向,以致于“自由民主”的到来遥遥无期。说到底,就是王权与民权的根本性对立。
目前,泰国的宪法仲裁皆掌握在巴育军政府任命之人手中,也因政府对人事命令有绝对的掌控权,所以宪法仲裁委员会的独立性和中立性令人担忧。其中,今年最为轰动的争议事件当属2月份拥有大量年轻支持者的未来前进党,因被指控违反政治献金的相关法律,遭仲裁委员会裁定解散。
事件不禁让外界关注,假如泰国在野党或是反对党的存废掌控在受军政府影响的宪法仲裁委员会或宪法法庭手中,泰国的政党政治将难以发展出能与执政党相抗衡的反对党,缺乏政党轮替也可能注定无法实现“民主”。
仅四分一拉美人对民主满意?
太平洋的另一边,据“拉丁美洲民主动态调查”(Latinobarometro)近期的调查指出,今天许多拉丁美洲人不支持民主,占比超过一半,只有少于四分一人对民主为自己国家所带来的改变感到满意。个中的原因,相信与整个地区的殖民历史不无关系。
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民主选举先撼动了阿根廷、巴西、智利、玻利维亚、尼加拉瓜、巴拉圭和秘鲁,后来还影响了巴拿马、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只剩余古巴和墨西哥没有接受民主。后者其后到2000年,掌权多年的革命制度党(Partido Revolucionario Institucional)被推翻,墨西哥成了拉丁美洲的民主楷模,每六年举行一次选举,一切皆井然有序。
起初,民主在拉丁美洲运作得相当顺畅,经济状况前所未见地高速成长,中产阶级人数略增。惟好景不常,不少由投票选出的国家领袖扩张了自己的军事权力、废除宪法、逃避司法制裁、防堵外人对其权力审查、无止境延长任期等,正如哥伦比亚著名作家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所言:“成为拉丁美洲唯一创造出来的奇幻生物。”
拉美各地领导人所造成的伤害严重程度不一,惟均以某些形式涉及贪腐、参与暴力,或压迫异议份子。举例,委内瑞拉的查维兹(Hugo Chávez)不时将强化法治社会挂在咀边,实质却在背后强化对法院的控制。继任的马杜罗(Nicolas Maduro)则明目张胆延续了前任总统的专制,他还被人查出试图包庇,阻挠对巴西营建业巨擘奥德布雷契公司(Odebrecht)贿赂案的调查。
“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2018年公布的一份报告表示,其中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尼加拉瓜、玻利维亚、宏都拉斯这些“民主国家”名列法治程度最低的国家。巴西在总统博尔索纳罗(Jair Bolsonaro)于2019年上任以来亦“不遑多让”,他在反黑、反贪联盟的推举之下当选后,原本虽意图矫正国内的歪风,但不久后却因失业率攀升、经济一蹶不振等问题而显得力不从心,翌年其大儿子、现任的参议员福拉毕欧(Flavio Bolsonaro)也曾因涉贪污被控。
虽然,大多数拉美人士目前仍向往民主,认为这种政治体制份属最佳选择,惟它却在拉丁美洲展现出易衰败的体质,不仅趋于两极化,且过于分化的政党导致执政者极度无能,许多政府皆无法推动稳定的政策。随着民主式微,越来越多的拉美人民倾向追随效率较高的专制体制,其中委内瑞拉及尼加拉瓜已如古巴成为左派独裁政权,萨尔瓦多极权总统如今成为拉美最受欢迎总统;墨西哥及巴西总统亦质疑分权之有效性。
民主倒退现象意味…
从过去几个世纪来看,民主的传播很少呈线性,而是随着专制势力的斗争高低起跌。著名政治学者杭亭顿(Samuel P. Huntington)曾表示,民主政治在全球的进程曾经呈现过三次浪潮:19世纪初至上世纪30年代的第一波民主化、第二波在“二战”后开始;第三波则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2012年到达顶峰时,全球共有创纪录的42个自由民主政体。
而从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每年发布的全球自由度报告来观看,也可更加了解到全球国家自由、部分自由与不自由状况的变化趋势。受到1970年代以来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影响,全球的自由国家开始大量增加,30年间由29%增加至45%,期间虽略有波动,但这股浪潮直至2000年前后才见停滞,呈现平稳状态至今。
如今,第三波的浪潮似乎已告尾声,不仅如此,还面对来自威权政体的挑战。自由之家早于2009年经已警告,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度已经开始逐渐倒退。
美国政治学家法兰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认为,部份国家无法成功完成民主转型的原因,在于国家机器(the state institutions)的建构程度、法治(rule of law)实行的程度与可课责的政府(political accountability)出现之程度。他强调一个成功的现代自由民主必须兼具这三组建制,并且三者之间要保持稳定的平衡。在政治上虽然促进了市民们以自由民主化形式的参与,但似乎民众的认知还停留在以“抗议”的形式来追求改革的街头政治参与,才使得纷争不断。
当前,第三波的民主化浪潮或许已经平息,然而这是否意味民主化的退潮,则仍有待时间的观察。毕竟,上述自由之家的报告代表的是全球国家对于威权与自由民主不同政体的倾向与变化趋势,却不一定代表普世价值的转向,因此虽然在分属威权与自由民主不同属性的国家数目变化上,可以看出来自威权主义的侵蚀与挑战,但对于以维护自由、人权为优先的民主制度,现时在全球范围仍普遍受到一定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