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千年大计:乌克兰战争的危害与对俄罗斯的积极意义

撰文: 杭子牙
出版:更新:

乌克兰战争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普京的角度而言,战争使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受到了冷战以来最彻底的削弱与孤立,除了正面战场的军事损失,西方制裁将导致俄罗斯国力更加衰弱,与世界平均科技水平出现更大断层,至少在未来10至20年内,俄罗斯经济民生都很难翻身。此外俄罗斯已经被逐出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国际地位与政治影响力将显著降低。

第二,战争给世界和平、发展与稳定带来了极大冲击,导致战后雅尔塔(Yalta)体系在中东欧基本解体崩溃,战争在意外巩固了美欧的西方团结的同时,加剧了中西方之间的撕裂与对立,推动世界加速进入了“新冷战”格局。在经济层面,因为俄罗斯与乌克兰都是世界重要的原材料、粮食出口国,战争也推高了原材料国际价格,给世界经济、粮食与产业链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第三,战争在结果与实质上都巩固了美国的盟友关系与霸权体系。美国是最大的战争受益者,战争除满足了美国军火与能源商的利益,削弱了俄罗斯这个军事竞争对手,还削弱了欧洲本就极为有限的经济与军事安全战略自主性。依战争带来的伤害程度而言,乌克兰,俄罗斯,欧洲,分别是受损最严重的国家和地区,难民潮以及制裁带来的能源危机会让欧洲头疼不已。

如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日前在《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杂志撰文所言,战争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商业损失,加剧了中国和欧洲及一些邻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将中国推到了一个更难把握平衡的两难之地。战争发生后,俄罗斯及其利益代理人试图把中国拖进“冷战”乃至“热战”的火坑,西方的极右翼保守势力也试图把把中国与俄罗斯捆绑一并推到国际社会对立面,趁机推动与中国“脱钩”,实现其孤立中国的目的,中国需要特别稳健高超的外交定力,才能避免被任何一方“拖下水”。

以上都是基于当下或短期视野对战争后果的分析,从更长的历史视野则是另一回事。

从一个跳脱当下视野局限与国际秩序基础的历史视角,把这场战争放到沙俄自十五世纪以来的领土扩张历史看,发动这场战争对俄罗斯民族的领土与利益拓展来说绝对是值得的。

图为5月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莫斯科举行的二战胜利纪念活动。(AP)

为给发动战争寻找正当性,俄罗斯给这次战争挂上了“特别军事行动”的称号,是为了对乌克兰“去纳粹化”和“非军事化”,但是拨开这些表层的政治术语,其本质就是一场以占有和控制乌克兰(部分)领土为目的的战争。刚开始,普京打算采取南北钳形攻势锁定占有整个乌克兰东部,在全面进攻愈挫后,改为重点进攻,将目标收缩到占有东部顿巴斯地区。

趁对手衰弱无力,先在对方境内制造混乱与争议局面,然后趁乱下手,通过军事行动直接占有,或通过提供军事支持鼓噪被占领地区独立并将之纳入实控范围,一直是俄罗斯数百年来最娴熟的领土扩张方式。中国也是历史上最大的受害者之一。

自十五世纪以来,俄罗斯就是通过类似方式,不断向周边扩张领土,成为一个横跨欧亚两洲,面积达1700多万平方公里的全球最大国家。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等俄罗斯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几位沙皇,并不是因为他们在俄罗斯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或经济民生建设上做出什么成绩,无一例外,都是因为在位期间频繁策动战争扩张领土而留下历史声名。

乌克兰战争虽然是近三十年俄罗斯与美欧矛盾与利益冲突的产物,有着复杂的时代背景。但是,只要你不被自己的价值偏好所困,又有足够的历史洞察力,能拨开大时代投下的浮光掠影就可以发现,它不过是“新沙皇”普京在这个历史剧本上新增添了一段篇章罢了。

图为5月8日,乌克兰基辅外郊一架被击毁的俄罗斯坦克,有乌克兰居民在拍照留念。(AP)

所以,虽然战争爆发以来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损失惨重,各种失准表现让人大跌眼镜,俄军统帅部与总参谋部的军事决策水平让人不敢恭维,经济民生因为美欧空前严厉的制裁更是损失惨重,但是从俄罗斯这个民族国家扩张的视角,以俄罗斯人的价值得失判断,这些似乎都是必要的扩张“成本”。

通观历史就可以发现,自俄罗斯走上扩张进程以来,类似场景其实并不少见。几百年来,从当朝当代的短期视野看,俄罗斯在对外战争中经常损失惨重,但是从长期的历史视野看,他们却总是靠着俄罗斯的民族韧性与牺牲,把对手先拖倒拖死,最终以惨痛代价达成领土扩张目标。

当然,这种领土扩张行为是否符合现代价值观念与国际秩序是另一回事,从现代政治视角,它肯定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仅就这次战争的得失看,俄罗斯虽在短期内损失惨重,但是长期来看,就这个民族的扩张主义传统而言,从俄国自利的角度来看,有可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