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新疆太阳能|白宫对北京的认识误区
6月24日,拜登政府(Joe Biden)以所谓的“强迫劳动”为借口禁止美国从新疆进口太阳能电池板材料多晶硅。与此同时,美国商务部也更新了针对中国的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其中包括新疆建设兵团以及其他几家太阳能电池板单晶硅和多晶硅的制造商;美国劳工部也将新疆多晶硅加入了“童工或强迫劳动生产的产品清单”。
这一波针对新疆产品的制裁并不令人感到意外,毕竟从年初拜登上台时白宫就一直在酝酿这一计划,半年来也做足了公关。如果考虑到白宫考虑和北京开展接触,铺垫中美元首会晤的背景,这波制裁似乎显得比较突兀,必然会让中美外交上的争执更为激烈。这或许也是美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不愿意和中国外长王毅在意大利二十国集团(G20)部长级会议期间举行会晤的原因。
对于拜登执政团队而言,这种限制举措宜早不宜迟。如果过晚,可能会干扰两国外交对话和“习拜会”的筹备。可以说,过去4个多月,白宫一直没有停止布局。这种布局都是为后续的中美接触积累“资本”,或者说树立所谓的“强硬”立场。这种做法延续了特朗普时期的“半脱钩”立场,也反映了拜登政府对中国或中美关系持有的两种认识误区。
一是拜登政府固执地认为中国行为导致了中美关系的恶化。
事实上,中美关系的恶化,美国才是之始作俑者。但拜登政府将其追究于北京,认为北京首先做出改变,美国才会收回制裁举措。所以,拜登政府不但拒绝取消特朗普时期的对华关税,而且还继续借新疆、香港等话题制裁和封禁中国产品。
从特朗普执政后期推进对华意识形态博弈开始,到拜登上台后抗疫和推出基建方案,中国议题就一直被美国国内滥用。即便是解决国会山暴动遗留问题,拜登政府和国会也离不开指控中国,警告中国不要因为国会山暴动而低看美国,并将中美关系这一最复杂的双边关系简单地归结为“专制 vs 民主”的关系。
二是通过将中美定性为“专制 vs 民主”的关系,拜登及其幕僚团队错误地认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为了“巩固权力”自然会选择和拜登会面。
这是美国民主党智囊典型的以权力斗争的歧视性视角看待中国外交。这也是白宫看待俄总统普京的视角,认为这种会面,中俄领导人求之不得,有助于提高各自的国际地位和国内权威。这也是拜登政府的认识误区。
当然,在这些认识误区背后,也有美国政客故意而为之的成分。无论在新疆,还是香港、台湾,或者是新冠肺炎病毒溯源,美国人自己也知道是出于国内执政或对华博弈的需要。比如,两党在国会炒作中国威胁论,为相关项目争取更多预算;拜登政府以人权为由封禁新疆产品,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增加美国的产业链优势和市场地位。
这些对华认识误区促使拜登及其幕僚将自己包装为强势的一方。但事实上,靠法案或政治手段无法孤立和封锁中国,只会让美国一直处于盲目自大的境地。比如,10年前美国立法禁止和中国开展国际太空站等太空合作,但10年后中国不也有了自己的太空站?
通过制裁、封杀和打压无法帮助白宫积累所谓的“优势地位”,即便通过盟友和价值观外交积累了这种地位,也不代表中国处于“弱势地位”。一番政策上的铺垫之后,要想确保一次成功的习拜会,白宫最终或多或少还是要做出一些妥协。否则,拜登短期内的对华外交努力可能达不到自己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