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1|三大关键词:台湾正面对怎样的国际变局

撰文: 刘燕婷
出版:更新:

回顾2020年的全球脉动,既有危机存续,亦有尘埃落定,更有蓬勃生机。

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宣布新冠疫情“大流行”,截至12月30日,全球感染人数已突破8,000万,死亡人数则高达178.9万。如今疫苗虽已上路,却受各国政经角力牵制,亦要面对COVAX的缓不济急,加上病毒出现变种,疫战如今仍有长路漫漫要走。

而在疫情肆虐下,全球经历了高强度的经济与社会动荡,封禁与纾困成为各国政府的首要矛盾与挣扎,各地亦先后爆发大规模示威,从欧洲的反封锁大游行、美国的BLM运动、拉美的反腐反饥饿骚乱,到印度的反农业改革示威,各国固有的种族、经济与治理痼疾,在疫情的刀口威逼前,显得格外苍白脆弱。

2020年12月22日,印度孟买,不同农民组织的成员在抗议新农业法时高喊反政府口号。印度农业部长纳伦德拉·辛格·托马尔(Narendra Singh Tomar)星期二重申了莫迪总理上星期提出的建议,即印度政府愿意解决数万名农民的担忧。这些农民堵塞了主要公路,抗议新的农业改革法。(AP)

外交场域上,各地亦是磨擦不断。首先是疫情蔓延后,世界爆发了新一波反华情绪,特朗普(Donald Trump)更是连续出击,将中美两国推至新冷战边缘,从闭馆逐使到台海紧张,两大国的对峙竞合令欧亚接连震颤;在此脉络下,中澳关系在2020年下旬骤降,面对依赖中国市场又持续高调反华的澳大利亚,中国祭出贸易制裁,双方更在11月底爆发外交冲突。

此外,尽管疫情重挫全球化,却无阻区域化进程。11月15日,东盟10国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CEP),建立了参与人口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的自贸区,象征了东亚区域整合的力道。此议一出,亦带动中日韩FTA、中欧投资协议加速进展,其中中欧投资协议于12月30日完成谈判,将在未来大为影响一带一路与欧盟的互动对接,成为连接欧亚的新契机。

而在国际板块震荡下,位处东亚的台湾,亦因己身政治脉动,于跌宕起伏的2020年里,炼化出了殊异样貌。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2月30日晚在北京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视频会晤,并在会后宣布中欧投资协议完成谈判。(Reuters)

新冷战:台海和平动荡不已

于台湾主流民意而言,2020年因有疫情与“台美交好”加成,让台湾迎来了罕见的国际曝光度,当为光荣之年;然由现实视角观之,台湾也正火中取栗而不自知,回顾2020年的台海震荡,“新冷战”应为总结局势的第一关键词。

在应对疫情上,台湾防疫成效显著,且未爆发大规模示威,但在疫时外交上,则显然是被美国挑起的新冷战激情所迷。当全球齐声谴责中国散播病毒时,台湾立即跟上,甚至表现得更为激进,不仅在疫初的1月24日高调宣布禁止口罩出口,更缺席从日韩、巴基斯坦到朝鲜的对中医疗援助,甚至对滞留武汉的台胞加以拒斥。直至今日,台湾媒体仍坚持使用“武汉肺炎”一词,坚持不用世卫公布的“新冠肺炎”正称,更杠上世卫秘书长谭德塞(Tedros Adhanom),令其在记者会上公开点名“台湾网军”。

5月18日,在瑞士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总部,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上发表讲话。(世界卫生组织)

而在台美关系上,于特朗普与白宫保守派政治精英而言,压制中国是美国的长期战略,但会在短时间内招式尽出,更多是为11月的总统大选盘算。但台湾作为“美国与世界缺一不可的重要盟邦”,不仅在解放军军机频繁绕台下,接受美国对台军售,更对民众频频内宣,释放“台美可能建交”的相关讯号,连刺猬岛这般危险提案,都讨论得煞有介事。纵使不久后纳卡战争爆发,台湾社会亦少有“珍惜和平”的相关呼吁,反而出现了“充实无人机”的奇诡鼓吹。

平心而论,中美两国虽在2020年剧烈交恶,但双方亦在商业、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高度互赖,纵要一战,也难以各自国土为战场,反是台湾极有可能雀屏中选,并因两国的擦枪走火蒙受池鱼之殃。眼下特朗普虽已败选,却无改台湾身为中美地缘前线的现实,台海和平仍需三方费心维系。

于特朗普与白宫保守派政治精英而言,压制中国是美国的长期战略,但会在短时间内招式尽出,更多是为11月的总统大选盘算。(AP)

脱钩:掉队亚洲时代

而在新冷战的冲突风险外,台湾亦身处亚洲的崛起浪潮中,“脱钩”当为第二关键词。

放眼世界,美国虽在外交场域呼风唤雨,却已难如旧冷战时代般,动员盟友共同围剿中国。究其原因,一来是美国的持续衰弱,二来是中国与全球的高度互赖,终令各国明了彻底禁绝中国的不可行,故而各国多仅部分配合美国行动,而未完全陷入新冷战的对峙思维中,最明显案例,便是澳大利亚签署RCEP。

8月18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葡萄酒进行反倾销调查。 (Reuters)

RCEP由东盟(ASEAN)提倡成立,象征东亚主导的区域整合力道,其虽以中国作为主要市场与经济引擎,却与纯然的“脱美入中”不同。在疫情打击全球经贸、特朗普败选的背景下,RCEP反映了各国不愿“过度选边”的心态折射,故即便澳大利亚近期高举反华旗帜,却总要在市场与经贸的需求前务实一回,12月30日完成谈判的中欧投资协议亦是此理。疫情虽催化新冷战力道,却也促成区域整合及对接,往复之间,某些陈年分歧终得消弭。

此外RCEP的签署亦侧写了“亚洲时代”的呼之欲出。由治理视角观之,亚洲的防疫表现普遍胜过欧美,如此发展直接导致了两重结果,一是亚洲的社会生产力率先自疫情阴霾中解放,二是亚洲市场提前恢复运转,故能促成政治精英推动RCEP等区域化进程,中日韩FTA亦在此波整合下有所进展。根据英国智库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CEBR)于12月26日发布的年度报吿显示,有鉴于中美复苏的鲜明对比,中国预计将于2028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如此描述,比CEBR原本预估的2033年提早了5年。身为东亚最大经济引擎,中国的成长将在未来引领亚洲时代前进。然而从RCEP进程到CPTPP,台湾皆未参与,可谓是在经贸与产业链上,同亚洲时代“脱钩”而行。

2020年11月15日,东盟十国以及中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领导人以视频形式参加RCEP签署仪式。(新华社)

束缚:务实与民粹的斗争

而会有此发展,则与第三关键词“束缚”有关。不论是RCEP或CPTPP,台湾的缺席原因在于两岸交恶;究其原由,便是反中的民粹政治袭夺了务实空间,致使台湾自缚手脚,最终遭区域整合进程排除。

2020年初,蔡英文以破纪录的817万票当选台湾总统,除令韩国瑜象征的韩流势力迅速泡沫化外,亦再次证明反中民粹在台湾选举上的无往不利。这般票数扣除民进党基本盘,吸纳了反修例骚乱下,于台湾政坛化育的“撑香港”激情。此后疫情迅速爆发,这般集体意识又被急速转移至防疫场域,催生出激进的反中言行,并在新冷战脉络下再次发酵,不仅令台海和平摇摇欲坠,也注定台湾难以参加RCEP等中国在内的区域整合谈判。

然而这般困境并未引起台湾社会警惕,政府一来持续渲染中国疫情与威胁,从封禁童书、关闭中天至杠上《亚洲周刊》,“红色渗透”一次次被翻炒;二来频频夸大台湾国际地位,从大力宣传美国官员过场式来台、胡乱诠释法国《观点周刊》(Le Point)的“台湾名列世界五强论”,到高调喝购澳大利亚红酒,总有群体能因此虚名高潮;三来持续对未来的区域参与画大饼,例如开放美猪换取台美特殊经贸协议、开放日本核食争取加入CPTPP等。

香港《亚洲周刊》最新一期(2021年第1期)封面批评台湾绿营搞“民主独裁”,并将蔡英文p上皇帝装,讽刺其如同“民选皇帝”般专断独行。(Facebook@《亚洲周刊》)

而就结果观之,含有莱克多巴胺的美猪什么都没换到,日本核食虽未开放,却自始至终皆非打开CPTPP之门的金钥匙。但民众对于政府如此政绩,仍在年底的《远见杂志》“2020政经表现满意度调查”中,给出了54.6%的高满意度,超越蔡英文第一任期。如此民意展现,无疑将为台湾民粹政治灌入更多的动能,也令台湾进一步与区域乃至全球进程脱节。

2020年,台湾赢了疫战,却输掉区域整合契机,更一度受台海冲突的乌云笼罩。面对国际格局变动,台湾以万叶民粹障目,甘愿在冲突边缘嬉戏、放任机会平白流失,也不愿自一枕黄粱梦中苏醒,务实面对多边整合、亚洲崛起的世界态势。2021年,中美对峙未必会因拜登(Joe Biden)上任而暂缓,区域整合进程却将持续递进,台湾会否步上铁锈带后尘,有赖精英与民众务实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