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的主权独立 真能倚靠印度吗
近期不丹与中国的边境争议再度涌上国际媒体版面,加上中印分别出访尼泊尔,喜马拉雅山诸国算是近期的国际热区。而在充满着中国倚强凌弱或者中印博弈的观点后面,当地的地缘政治、历史文化脉络以及英国的殖民遗绪,仍然需要更多的关注。
喜马拉雅山仍在多事之秋。除了11月初英媒《每日电讯报》报道中国侵占尼泊尔150公顷领土外,11月底继续由英媒《BBC》报道中国声索不丹领土、美媒《纽约时报》随后加码批判中国在靠近不丹的争议领土内兴建村庄是延续其南海策略。
对照印度高官最近频频出访尼泊尔、中共并且跟进,中印在边界的地缘政治角力已然从西缘的克什米尔、拉达克一带,向东扩大到整座喜马拉雅山脉,而横亘在喜马拉雅山的诸小国,也持续面临两强关系的推挤。
争议领土的争议在哪
此次英媒BBC提到的中不争议领土,是位于不丹东部的萨克腾野生动物保护区(Sakteng Wildlife Sanctuary)。被BBC形容“在中印冲突中被牵连”的这个保护区面积达750平方公里,而6月召开的全球环境基金(GEF)理事会上,中国以未定界为由反对向萨克腾野生动物保护区拨款,旋即由印度多家媒体率先报道“中国向不丹提出新的领土要求”;中国外交部门则回应,中不边界线未正式划定,双方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争议长期存在。
俯瞰整个中不边境,接壤处长达600公里,著名的争议领土包含洞朗周遭、白玉、墨拉萨丁等。而这次萨克腾野生动物保护区即位在目前不丹控制的墨拉萨丁区域内,其东边是目前印度控制的阿鲁纳恰尔邦(中国称藏南地区),其北则是达旺地区,目前亦由印度阿鲁纳恰尔邦控制。所以,萨克腾野生动物保护区的领土争议,实际上不只是中不争议,还涉及印度与中国的边境争议。
中国与不丹1984年开始进行边界谈判,迄今仍未有结果。美媒《华盛顿邮报》7月曾访问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他表示中国和不丹20年前基本解决了边界问题,无法签署边界协议是因为印度不允许不丹这么做。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国际关系学教授白康迪(Kanti Prasad Bajpai)则认为,对北京方面来说,在不丹东部提出新的主张,是向印度政府施加额外压力的低风险方式。
扣除南海和东海地区岛屿主权争议,不丹与印度是迄今仍未与中国签订边界条约的唯二陆上邻国。此外,尼泊尔跟印度近期也有发生领土纷争,6月尼泊尔修宪将与印度的争议领土划为国土,并将国徽上的尼泊尔地图改版,引发尼印数个月不睦;此前也曾发生过印度对尼泊尔内政不满引发的断油等经济制裁。
近代痕迹:从清藏藩属变为英印保护国
如果进一步窥探当前争议背后的历史脉络,喜马拉雅山脉诸国,在近代亚洲政治转型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政治秩序剧烈变化,其实远远超乎想象。
起先,不丹、锡金、尼泊尔、拉达克、坎巨提等邦国,在盛清都是中国或者西藏的藩属、乃至于双层藩属,并没有被16世纪到19世纪称霸印度的蒙兀儿帝国控制。在地缘政治、文化与宗教上主要受西藏与中国端影响,彼此界线更是依据“盐线”而定。台湾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员吴启讷曾撰文清楚说明这段脉络,直到19世纪英国势力进入“南亚”大陆后,当地国际秩序剧变,才逐渐成为英印殖民政府的控制范围。
早在1814年英国即入侵尼泊尔,迫其签订《苏高利条约》(Sugauli Treaty),割让大片领土;1861年英国则入侵锡金,迫使锡金签订《庭姆隆条约》(Treaty of Tumlong),将锡金纳为保护国;1864年英国继而入侵不丹,迫其签订《辛楚拉条约》(Treaty of Sinchula),割让六分之一领土给英国。
尔后面对锡金的反抗,1888年英国再发动隆吐山战役,迫清廷签订《中英藏印条约》,承认锡金为英国保护国。1889年,英印政府开始向锡金派驻“政务官”(Political officer in Sikkim),负责与锡金、不丹、西藏的关系。1947年英国离开印度次大陆以后,印度继续行使派驻政务官的权力,直到1975年并吞锡金王国。
1947年印度独立以来,不仅在锡金,其他不少区域也非常强势地继承了“英国殖民遗产”,甚至进一步以民族国家的样貌整合殖民时期遗产。包含吞并数百个世袭君主的土邦(2019年把克什米尔邦改成直辖区,是较晚近的体现),并且全盘继承英国对于锡金、不丹、尼泊尔、克什米尔的控制或者特权,这也衍生了尼印、中印之间的领土争议等区域问题。
例如,1949年中国内战最炽时,不丹与印度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明定“不丹政府同意对外关系以印度政府意见为指导”,以作为印度政府承诺不介入不丹内政的交换。2007年2月时修订该约,不再有以印度意见为指导的文字,但是仍然条列着“不丹的外交政策不能损害印度的国家利益”,实质内容未变。
至于尼泊尔,1950年也与印度签定《友好条约》,规定印度人员货品可自由在尼泊尔境内流通、不得拒绝印度人民移居尼泊尔并享有财产权保护。同年底印度还与锡金签订《和平条约》,将锡金纳为“保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