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坚持中国“竞争对手”标签的三个原因

撰文: 黄治金
出版:更新:

美国大选前一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60分钟”栏目播出了对美国两位总统候选人特朗普(Donald Trump)和拜登(Joe Biden)的采访。其中,该栏目主持人询问拜登,哪个国家对美国构成最大威胁(biggest threat)。

拜登直言俄罗斯是美国最大威胁,因为俄罗斯破坏美国安全和联盟。紧接着,拜登便补充说,中国是美国的最大竞争对手(biggest competitor)。拜登还说,美国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将看双方是否只是竞争对手,还是最后在武力上有更重大较量。

9月份,拜登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举办的市政厅会议形式活动曾提到,中国是美国真正的竞争对手(serious competitor),俄罗斯则是美国的“敌手”(opponent)。

拜登担任副总统期间曾和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密切交往,点击查看大图:

当时,拜登这一表态引发党内担忧。很多民主党人认为拜登应该表现对华强硬的立场,即便从竞选策略角度考虑,拜登也不应该示软,因为当时的特朗普正在猛打中国牌,将中国视为“威胁”。选前最后一周,拜登仍然坚持这一立场,说明他并不担心被特朗普贴上对华软弱的标签。

拜登这一说法并不新奇,符合自由派10年来总体上对中国的定位。他并没有因为特朗普政府的“反华动员”而一味地将中国标签化。现在拜登如此表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除了副总统候选人辩论曾多谈外交以外,拜登和特朗普的辩论更多聚焦内政。而拜登的竞选策略恰好是打内政牌为主,也就是选民关心的经济、抗疫和医疗福利、种族关系等议题。拜登坚持对中国为美国竞争对手的定位,也反映出特朗普今年打中国牌的策略失败了。

第二,在竞选期间,拜登强调俄罗斯的角色,恰好可以将焦点拉回过去4年特朗普执政期间的争议,比如通俄门。而且,美国情报部门最近也公布了俄罗斯正干涉美国大选的消息,特朗普淡化俄罗斯威胁,只会让他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10月22日最后一场大选辩论,拜登和特朗普就“在华商业利益”交锋。(AP)

第三,拜登要和特朗普政府及右翼推动冷战、和中国脱钩的手法划清界限。如果自己当选并执政,美国对华关系必然要有所调整。而在对华关系定位方面,拜登必然要采取自由派的那一套,即注重竞争的同时也开展合作。

当然,自由派对中国的定位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文字游戏。前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2012年竞选连任时曾将中国定位为对手(adversary),但他当时也提到,如果中国遵守规则,也是国际社会中潜在的合作伙伴(potential partner)。当时奥巴马的对手罗姆尼(Mitt Romney)也视中国为伙伴。

其实,无论美国总统候选人给中国贴上何等标签,都改变不了当前中美关系走向战略对抗的现实。而和特朗普政府相比,拜登如果上台,也会在经贸、科技和价值观层面展开同中国的博弈,只不过手法上更注重规则的制定、话语权的争夺以及盟邦关系的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