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伊合流 美国抽身:阿拉伯国家联结世仇的无奈抉择

撰文: 叶侃
出版:更新:

如果没有其他区域地缘因素的刺激,即便面对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当局咄咄逼人的地缘扩张压力,阿拉伯国家只需抱团应对即可,不必非得与某强力外援联手不可。然而,下述区域地缘因素的出现却迫使阿拉伯国家不得不做出与强力外援联手的决策——那就是土耳其与伊朗中东地缘战略联盟的成形。

长期以来,土耳其与伊朗在中东都是地缘竞争对手的关系——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分别是叙利亚和伊拉克。在叙利亚,伊朗力挺巴沙尔(Bashar al-Assad)政权——因为对于伊朗来说后者是决定“什叶派新月地带”计划是否成功的关键棋子之一(另一枚为黎巴嫩真主党);而土耳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则倾向于逼迫巴沙尔下台,为此甚至不惜在境内为大批阿萨德以及德黑兰的敌对者提供庇护。

在伊拉克,双方对伊北库尔德自治区的政策上存在明显分歧(但并非完全对立)——安卡拉方面近年来与自治区执政的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关系趋紧,在2017年甚至直接关停了该党在安卡拉的分支机构并将该机构的所有所驻代表驱逐出境。相比之下,伊朗则始终保持着与该执政党的良好关系。

俄土伊成为左右叙利亚格局的关键三方,也影响了中东的大格局。图为2019年9月16日,埃尔多安(中)、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右)和伊朗总统鲁哈尼(Hassan Ruhani)在土耳其安卡拉会面。(AP)

正是在上述土伊竞争的地缘背景下,阿拉伯国家得以在其间左右穿插,游刃有余。

然而,至迟从2018年起,土耳其与伊朗在中东的关系就开始向合流转向:在叙利亚,双方就叙利亚和平进程达成重要共识——土耳其不再强硬逼迫巴沙尔下台,伊朗则对土耳其支持的反对派武装网开一面。

在伊拉克,安卡拉方面正在积极缓和同库尔德自治区执政党的关系。在巴勒斯坦,埃尔多安当局跟随德黑兰的步伐公开力挺哈马斯。

更有甚者,伊朗于2019年年底直接以官方正式邀请的形式将土耳其拉入了也门的地缘博弈棋局中——此举不出所料地引发了以沙特为首的海合会(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国家的强烈抗议。而随着土伊合流,阿拉伯国家曾经的地缘回旋空间也被大为限缩。因此,他们只得转向与强力外援联手反制的路线。

不过,放眼当下的中东,这一强力外援的选择范围实际上极为有限:全球霸主美国自奥巴马时代起就开启了在中东的全面战略收缩进程。

这一战略收缩不仅给予了土耳其与伊朗这样的地区大国难得的地缘扩张机遇,也让一些野心勃勃的非国家力量跃跃欲试——塔利班和基地组织这种曾经“销声匿迹的老字号”沉渣泛起,新兴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更是异军突起,把整个中东的地缘局势搅得鸡犬不宁。

与全面收缩的美国相比,普京治下的俄罗斯在中东则显得踌躇满志且收益颇丰——单从这点出发俄罗斯似乎可以成为阿拉伯国家联手抗土的一个备选项,然而细究之下其实不然。

首先,莫斯科方面对中东的战略兴趣仅在于确保自身对地中海地区的有效军事威慑力以及保证自身在中东这一全球最为关键的军火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与此同时,对进一步介入中东内部的地缘纷争则兴趣索然。

其次,俄土之间在中东的地缘利益诉求上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歧,但基于联手在中东牵制欧美这一更高层面的战略需求,莫斯科断然不可能冒着与安卡拉公开决裂的风险与阿拉伯国家联手抗土。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世仇以色列就“顺理成章”地成为阿拉伯国家“无可奈何”之下的“最优选择”:首先,比起阿拉伯国家,土耳其的地缘扩张行为对以色列的威胁程度只高不低。

尤其是埃尔多安当局对哈马斯的公开力挺更是触及了以色列的红线——在这点上,土耳其给以色列造成的战略猜疑程度明显超过了多数阿拉伯国家。

其次,与第一点相关,从以色列的角度出发,与阿拉伯国家联手反制土耳其也是一个性价比不错的战略抉择。

虽然全球霸主美国仍然是以色列的第一盟友,但受制于土美之间北约盟友的特殊关系,美国显然无法在中东地缘博弈中公开为以色列站台去对抗安卡拉。

尽管土美关系近年来龃龉不断,但囿于双方均为北约盟友的特殊身份,安卡拉和华盛顿之间始终维持着必要的良性互动。图为2017年5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在白宫欢迎到访的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 (新华社)

这种情况下,与世仇阿拉伯国家和解——哪怕因此在本国核心利益上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比如承诺不继续在约旦河西岸增建犹太人定居点、承认巴勒斯坦的国家地位——对于特拉维夫的决策层来说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总而言之,阿以联手对双方来说既是“无奈之举”,但同时也是“双赢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