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官方文件解析美军洲际超高音速核武器

撰文: 茅岳霖
出版:更新:

8月17日前后,全球的军事观察家们在美国政府的“下一代联邦采购数据系统”(FPDS-NG)中发现了一份特别的供应商意见书(RFI)。

这份由美国空军核武器中心在8月12日出具,内含七项需求,并明确标注“FOUO”(仅供官方使用)的文件中,谈及了美军正在寻求可以用于升级其下一代洲际弹道导弹,即陆基战略威慑(GBSD)系统的技术,其中有关“可支持超高音速滑翔器达到洲际弹道导弹射程的高温防护技术”的采购需求令外界颇感惊讶。

美国《航空周刊》率先在8月17日邮件采访了军方,并在18日报道了此节。同日,美国空军也撤回了这份RFI。由于这份文档虽非机密,但仍属于“仅供官方使用”的内容,因此,它也成了美军“官泄”其超高音速武器研发进展的重要一环。随着美国《空军杂志》在19日的报道中也称陆基战略威慑“可容纳可操纵的超高音速战斗部”,美方在这一领域的进展便再次值得外界留意。

美军重拾超高音速核武

美军近期的洲际弹道导弹演练中很少体现超高音速武器的特征。譬如在8月上旬例行的民兵-3型(Minuteman III)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试验中,美方只是试验了三枚没有装配弹头的“再入飞行器”,其射程为4,200英里(约为6,759公里)。在国防分析人士看来,由于当前的超高音速武器尚无法以多弹头方式投送,因此美方此举是规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在减少核弹头数量同时提升导弹的数量的手段。

但总的来说,美军终究难以满足于现状。

截至2020年3月,美国陆军和海军固然已成功使用“北极星-3A”火箭发射了“通用-超高音速滑翔体”(C-HGB)概念验证弹,以5马赫(即5倍音速)以上的速度成功击中了3,200公里外的预定目标。这一装备的指标只与中国火箭军已经进入服役若干年的DF-26C相仿,与解放军2019年披露的,最大射程12,000公里的DF-31B型导弹仍有差距。

至今,美国国防部仍没有公开过任何射程超过4,500公里的超高音速导弹研发计划,从2020年3月2日以来,美军也多次强调其超高音速武器“适用于常规打击”。直到8月18日,美军负责战略威慑和核武器发展的副参谋长克拉克(Richard M.Clark)将军被问及12日的RFI时,他仍强调陆基战略威慑在2030年列装前暂不会具备超高音速版本。

美军“官泄”并删除其超高音速导弹的采购需求的行为还是留下了痕迹,外界也恍然大悟:美军果然要尝试在洲际导弹射程范围内做些文章。来自于美军核武器中心的需求也证明了美方对发展超高音速核导弹的迫切。

图为一架在阿富汗战争时实施常规轰炸的B-1B轰炸机,该机也可以搭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发的AGM-183A导弹,该弹也是美国空军第一种滑翔体外形的超高音速导弹。(Getty)

颇具戏剧性的事还发生在8月19日。当天,克拉克等美国空军负责核武器的一线主官出席了米切尔航空航天研究所(Mitchell Institute)主持的网络研讨会,克拉克即席提出了“常规武器与核武器之间的界线更加模糊”的主张。

克拉克认为,俄罗斯正在将战术核武器作为面对美国先发制人的手段,中国也在充实其核武库,因此,美军也应在“威慑”的前提下,将使用战略或非战略性核武器的门槛设置到相应的水平。而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负责研发的陆基战略威慑就肩负起了类似责任。在此前官方情报的相互印证之下,美军对洲际超高音速核武器的需求就越发明朗。

先进武器的研发困境

当然,从当前外界公布的各种情况来看,美军的洲际超高音速武器的研发进程可能并不乐观。美方目前最接近实用化的超高音速项目就是3月刚刚发射成功的C-HGB项目,其飞行速度为17马赫,但C-HGB导弹为锥体外形,这一结果导致其在多项指标上不及滑翔体(即飞行器外观)外形的俄罗斯的“先锋”(Avangard)以及中国的东风26-C等超高音速导弹,后者飞行速度最高可达27马赫;C-HGB的滑翔速度为5至7马赫,也只与东风-26C导弹指标相近。

图为计算机模拟下的“先锋”(Avangard)超高音速武器回避美军反导系统的示意图。据俄军计划,该武器将搭载于洲际弹道导弹上,分离后的最高速度达27马赫。(美联社)

就美国空军来说,他们的研究方案与之也有距离。美国空军此前曾与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在2008年到2011年间展开过HTV-2“猎鹰”滑翔飞行器试验,但是由于热防护技术不过关,飞行器蒙皮在摄氏1,930度的高温下剥落,导致其在太平洋上空两次烧毁。此后又曾与陆、海军一度联合研究C-HGB项目,但最终与之分道扬镳。

直到2018年,美国空军才通过与洛歇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合作,以4.8亿美元的开发费用,在2020年3月宣布研究出了第一种具备“滑翔体外形”的AGM-183A导弹,美国《大众机械师》(Popular Mechanics)杂志随后在4月指出,该型导弹理论上可能有最高20马赫的飞行速度。但这种战斗部只有22公斤的小型武器只能在大气层内使用,不具备洲际打击能力,其实战效果有限,恐只具备验证价值。

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在5月时称美军获得一种先进导弹,有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口中的先进武器可能就是AGM-183A。(美联社)

此外,美方在高温防护领域的进展仍不明朗。首先,洛歇马丁公司并未在C-HGB弹头的基础上采取进一步研究,其次,美国军工企业也暂未在2018年后转向高温防护的研究,导致其飞行器防护涂料仍只能满足5至8马赫超高音速滑翔的要求,距离10至20马赫速度级仍有较大差距。

但总的来说,美军在常规超高音速武器上仍具备相当的冲击力。从2018年起,为了快速追平中俄的“超高音速优势”,美军三个军种先后立项8个超高音速项目。在2021年国防预算中,美国空军砍掉了“常规超高音速武器打击计划”(HCSW)和C-HGB项目,但美国海军新增了一种基于“标准-6”弹体的反舰弹道导弹项目,因此美军仍保留有8种超高音速项目。考虑到部署在东亚和东欧的美国超高音速导弹仍可以打击到中、俄的政治、经济目标,美方在“超高音速核武器”上战略的调整就显出了其不容忽视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