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被冻结的返乡路:中国留学生何以滞外难归
截至6月30日,新冠疫情已造成全球1,026万人确诊,50.4万人死亡。在这场疫战中,人人皆可为前线战士,也皆有机会沦为敌军掩体,毕竟病毒倚仗人体而生,也依靠人群流动而蔓延。
位处草木皆兵的战局,调控流动便是最直观的防疫战术。然而全球如今高度共构,流动已非简单的人类行为,而是社会与经济运作的基本语法。当我们忍痛按下暂停键,被斩断的不仅是日常秩序,更有那跨越边界的全球迁徙门路。在此氛围下,各类群体先后经历了封禁的苦涩,现在则轮到了海外留学生。
引发争议的“五个一”
早在3月29日,中国民航局便推出“五个一”限飞政策,即“一家航空公司一个国家保留一条航线,一周一航班”,以阻却境外疫情输入,许多海外中国留学生因而被迫滞留异地。在疫况不稳的3、4月,此令尚不足以构成争议,但到了逼近毕业季的5月,气氛便躁动起来。
5月19日,《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披露:民航局的“五个一”政策拟将持续至10月,结果留学生们纷纷发出怒吼,表示自己的学生签证即将到期,也需回国求职;5月26日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提出建议,表示可允许因疫情回国而终止学业的留学生,免试就读高职高专、参加本科高校插班生考试、按国际通用规则认可国外学分,继续自己的学业。此言一出,不仅随即登上微博热搜,也令滞外留学生的怒火烧得更加剧烈。
自5月20日起,中国民航局的官方微博便有大量不满留言涌入,内容不外乎是要求有关当局调整“五个一”政策,毕竟在142万滞外留学生中,成功归国的尚不足十分之一。在国际运力下跌到2%的今日,回乡只剩三条途径,一是申请大使馆包机,二是自组包机,三是遵守“五个一”政策,自购机票。
但能搭上使馆包机者,人称天选之人。首先,留学生们得自行关注使馆动向,并及时填写使馆的调查问卷,上传相关文件与证明,等候进一步通知。即便是签证即将到期者,也未必能入选,且每人只有一次进入候选名单的机会,倘若因被安排到昂贵商务舱而放弃,则这条路将彻底封死。
而自组包机所费不赀,以美国纽约为例,使馆包机的经济舱价格大约5,300美元,自组包机则要2.8万美元以上,还需申请民航局批条,手续繁琐。故多数学生都会选择第三条路:自购机票。
然而在“五个一”政策下,机票不仅一票难求,价格更是平日的好几倍,且还发生不少黄牛诈欺事件,许多海外学子因此平白折损银两。国外疫情又不如中国受控,海外留学生因而暴露在感染的高风险中,尤其是在美留学生,美国如今有263.8万例确诊、12.8万例死亡,两大资料皆高居世界第一,严重程度已可与战乱撤侨相比拟。
6月4日,中国回应美国的“中美暂时断航”政策,宣布自 6 月 8 日起,所有未列入“国际航班信息发布 (第 5 期)的外国航空公司,可选择 1 个具备接应能力的城市,每周营运 1 班国际客运航线航班,并加入奖励与熔断机制,形同放宽“五个一”政策。
如今法航、新西兰航空、新加坡航空、达美航空、汉莎航空、美联航等纷纷发布复航中国的航班计划,中美航线现为美方每周4班、中方每周4班的态势,美方由达美航空与美联航共同执飞,中方这则由国航、东航、南航和厦航执飞。但票价依旧高昂,留学生抢票仍要费尽千辛万苦,黄牛依然猖獗。
而在天价机票外,国内排山倒海的舆论压力,也令不少留学生在心理意义上,成了归国无门的疫情难民。
割裂的祖国自信
综观当前网络风向,在群情激愤的留学生对面,聚集了一股势力强劲的反击阵营,里面有从防疫角度抨击留学生“千里投毒”的,也有从集体主义角度责难其“不能共渡时艰”、“巨婴”的,更有出于分配不平等的剥夺感,谴责其“能出国还不是仗着家里有钱”、“高考没考好就到国外买学历”的。而其中有一元素,在双方阵营间皆有一定市场,那便是“祖国自信”。
对某些批评者而言,留学生们负笈他乡的行为本身,便是对中国的鄙视与不忠。在他们眼中,这些“崇洋媚外”者平日三句不离自由民主、人权万岁,既长他人志气、又灭祖国威风。如今国外疫情失控,才想起自己是中国人,不惜传染疫情也要归乡,天下自然没有这么便宜的事。
但对某部分留学生而言,自己向来在新疆、西藏、台湾、反修例等相关议题上为祖国站队,尤其在2019年香港反修例时,许多留学生皆走上街头,与声援香港示威的海外游行展开对峙。如今却在国内的漫天骂声下,被打为“叛国同路人”,心中除了错愕,自也少不了愤怒与委屈。
此外在中国疫情最烈时,有不少留学生发起海外物资筹措,远寄回国;当病毒开始蔓延世界,他们恪守使馆叮嘱,即便身处严重疫区也不回国,为的就是避免中国疫情再现。如今毕业季到了,却被国家一纸禁令阻挡,自有不少人因此寒心。
再对照中国电影《战狼》系列,吴京曾热血沸腾地说:“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虽然中国护照不能保证你去更多国家;但是,无论你身处何地、遭遇何种危险,它都能带你安全回家”。如今言犹再耳,现实却残酷堪比电影,许多怒火中烧的留学生因而涌入吴京微博,质问“战狼,怎么不把同胞带回来?”
在崎岖归乡路上,“祖国自信”意外成为骂战双方的共同关键词,只是对批评留学生一方而言,在中国疫况反转后,这股情绪便被不断强化,他们心中早有西方情结,如今终因留学生归国议题而再次炸裂;对留学生群体来说,心中的祖国自信人各不同,却有相当高比例的海外学子因此事而共同幻灭。
排他与虚伪的全球化
而上述对国家的角色想象焦虑,其实广泛体现在此次疫情下的撤侨活动中。
全球化的语汇已遍行世界多年,随着人类因生活、工作而大规模迁徙,国族身份的话语逐渐让位于“地球村”等去边界概念,个人与国家的纽带也渐次隐身,唯有在阻却“有害移民”时,那浮现的排他边界才会以幽微声音,低吟出全球化的虚伪与精神分裂。如今,疫情终让这段浅斟低唱成了尖锐高音。
病毒无法辨识国界,也无意判别国籍差异,换句话说,国民与非国民的感染机率其实所去无几,但仍有许多国家在边界封闭之际,以撤侨的方式开放国民回国,国家的牧养任务因而自历史中涌现。但牧羊人对羔羊,向来不只有养育义务,也包含了献祭之权。国家尽管担负起保护责任,却往往在对待侨民上态度矛盾。
在当今国际关系中,海外侨民已茁壮为一国主权外的重要行为者,其外汇与政治影响力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受祖国依赖。但在疫情冲击下,侨民的双重脆弱性显露无遗:在侨居国,其往往被指控为病毒传播者;在祖国,政府与同胞又对其回返心存疑虑,于是出现了所谓“感激与负义”并存的论调,撕裂了团结的共同体情绪。
以黎巴嫩、埃塞俄比亚与亚美尼亚为例,其公开呼吁海外侨民继续为抗击新冠病毒提供财力支持,但那句没能说出口的潜台词实为:“钱到就好,人不必回来,免得加重国家负担”;反观罗马尼亚便相对老实,直接“悲痛但真挚地”要求侨民不要回国,以免加剧国内疫情;印度则更当机立断,在新冠之初便直接暂停所谓“海外印度人”的入境免签特权。
此情此景,在金融界有过似曾相识的一幕:银行出于申请人信用纪录不良、公司赤字之故,拒绝核发相应贷款。如今的留学生虽与贷款申请人性质不同,却因身处异域而怀璧其罪,进而遭逢类似待遇:政府判别其健康赤字的风险极高,某些国人除有前述顾虑外,也长年对其抱有道德上的赤字焦虑。即便留学生的出身、成绩、意识形态与健康状况皆非铁板一块,但在当前的肃杀气氛下,仍被一并贴上留校察看的标签。
疫情爆发后,全球化受到一定程度的扼杀,取而代之的是国家管控的再临。随着疫况逐渐失控,原本的例外状态逐渐成了生活常态,国家如今极力维系的流动安全化,向来是建立在经济成本与抛弃部份人民的基础上。过往人们未能觉察,如今自也难以长期忍耐。如何精细调控禁令,疏导民怨,将是全球政府在防疫之外的新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