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习莫会:1300年交流的真实成色
10月1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经结束了他在印度南部与莫迪总理(Narendra Modi)的非正式会晤,踏上了前往尼泊尔的旅途。可在印度舆论场,这场首脑会晤带来的涟漪仍未平息。这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中、印上古历史的细节与对比。它也展示了“中印1,300年交流”的虚幻与真实:印度人可能尚不如中国人熟悉其历史。
从《今日印度》到《德干先驱报》在内的印度各大媒体在24小时里反复谈及了中印之间1,300年的接触与往来。但印方上古史料的严重缺失令自己缺少话题,只有菩提达摩(Bodhidharma)祖师的传说让他们找到了一点拉近距离的空间。
幸而,莫迪总算借讲当地据称是古印度帕拉瓦王朝时期的阿周那石雕、五战车神庙、海岸神庙的掌故,与中国客人“共话文明对话互鉴”。至此,印度虽不能向客人展示其“几千年历史”的一面,但总可以让莫迪借此谈及“印中两国跨越十几个世纪的文明交流和悠久的历史联系”,但遗憾的是,这一点可能仍是有问题的。
印度媒体可以根据中国思想家玄奘和尚的《大唐西域记》,勉强确认中国人的确也到过此地,这就让中印首脑交流好歹能继续下去。下一个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事实上,当分析人士继续阅读中国史料时,外界还可以发现一点印方不愿深究的细节,而这一点乃是有真正1,300年历史可考的。
印度《克什米尔时报》指出,“一位帕拉瓦王朝的国王曾经取得中国南方的将军封号”。当外界以为这可能只是印度上古历史不严谨的表现时,粗通中文的观察家们却可以在三种中国史料,即《旧唐书》、《新唐书》和《唐会要》中找到相关印证。
据《旧唐书》记载,在武周天授二年(即691年),包括“南天竺王遮娄其拔罗婆”在内的“五天竺”王公已遣使前往长安朝贺,其中“拔罗婆”被认为是帕拉瓦王朝,南印度诸王朝与中国的非常关系也由此开始。
20年后。即720年至721年间的唐玄宗开元八年,南天竺国王尸利那罗僧伽在遣使觐见时更做出了名留史册的举动。
据上述三种史料记载,这位王公派遣使者前往长安,除进献礼物外,还要以“战象及兵马”为唐朝请兵出征,借以助唐帝国平定南亚及西亚地区,唐玄宗为此“甚嘉之”,给这支大军取了“怀德军”的名称。据《新唐书》,使者还从玄宗处取得了唐朝官服。这一礼遇也让中印之间的历史往来呈现了某种微妙的气氛。
帕拉瓦王朝可能并没有采取更多行动,相反,在开元年间倒是其邻近的遮娄其王朝向大食发动了进攻。虽然南天竺与唐朝的接触在安史之乱之后就基本中断。但公元720年到721年的这一幕还是让两国1,300年历史的接触有了实际表现。
由于“怀德军”这一编制在五代时期被后周王朝用于收容江南降卒,因此,这也让某些生吞活剥的印度学者将其认定是某种“中国南方地区的将军封号”。这种似是而非的传承关系更让外界发现,中国和古印度固然有1,300年的历史,但这一切与莫迪及他的印度就很有距离。
当然,这种基于互信与尊重而存在的历史仍是有价值的,在中国史料中多次被记载的这一页,或许将再次成为中印彼此经略南亚及“一带一路”的某种特别注脚。这对于在一年前强调“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莫迪来说,也将成为一种必须接受的常识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