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阻通乌门调查 佩洛西的“特朗普游戏”
“由于你们的调查毫无合法宪政基础,连公平性的门面、最基本的正当程序保障也没有,人们不可能期望行政机关会配合调查。”特朗普政府周二(10月8日)正式向众议院发信,表明不会配合调查,并且对民主党人作出严厉的政治攻击,掀起“通乌门”的新一轮战火。
原订于周二到国会作供的美国驻欧盟大使桑德兰(Gordon Sondland),在当日清晨收到国务院指示禁止他出席听证会。同日,国会三个委员会向桑德兰发出传票,要求他在10月14日前向国会交出与调查相关文件,以及于10月16日到国会作证。
特朗普引行政特权 禁止关键证人作供
虽然乌克兰并非欧盟成员,但桑德兰却在“通乌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根据前乌克兰事务特使沃克(Kurt Volker)向国会呈交的短讯记录,桑德兰曾疑似告知其他美国外交官不要在电话上谈论特朗普要求乌克兰调查政敌拜登一事,而且在“通乌门”的端倪在媒体曝光后,桑德兰似乎故意用短讯留下特朗普清白的“文字记录”,声言“总统很明显没有要任何交换条件”。
原从事酒店业的桑德兰,曾向特朗普的就职典礼委员会捐款100万美元,后得特朗普任命为驻欧盟大使,是特朗普上任以来以政治任命取代专业外交官趋向的一环。
特朗普此次禁止桑德兰作供,并引用行政特权,拒绝国会调查要求,可算是对民主党弹劾调查的重大宣战举措,或将引来国会迫不得已引用“内在藐视”(inherent contempt)由国会执法惩治不配合调查的政府人员,并有可能将“行政特权对国会监督权”的宪政官司告上最高法院。
对此,民主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马上发声明回击,指此为特朗普“最新一轮遮掩其背叛民主的尝试”,并批评他以为“总统高于法律”。另外,有民主党组织已投放数百万美元,针对席位有危机的共和党国会议员,以呼吁共和党人“置国家于政党之上”为主题,打开民意战关口。
以其人之道 还治其人之身?
正当特朗普派系不断批评民主党“不服2016年总统选举之败”,指他们剥夺共和党人辩解权利,意图继续重施特朗普“无论如何只求维持选民基本盘支持”的故技时,一向反对弹劾的佩洛西,此次一跃投身弹劾战之中,似乎正想以“通乌门”弹劾一事玩这一个“特朗普游戏”。
“特朗普游戏”架构甚为简单:先稳住超过四成的共和党选民支持,依靠其地域分布之广,配合美国的选举人票制度,将能以少胜多;其次,制造国内的“敌我矛盾”,鼓动这群支持者最动物性的族群忠诚热情,使他们死心塌地之余,更能提高他们的投票率,以配合以少胜多之策。这种游戏的存在就解释了何以特朗普骂人语不惊人死不休,而且经常主动引起民主党对他的围攻。
此刻佩洛西似乎也一头埋进了这个游戏当中,试图“以毒攻毒”,用特朗普的手段,跟着特朗普的游戏规则去击倒特朗普人人。
由于民主党的意识形态分歧甚大,没有共和党价值大致归一的优势,因此能团结所有民主党人的只有“反对特朗普”这一类的议题。过去的各种“反特”议题中,从来没有严重性与宣传简易度的平冲及得上“通乌门”。这就解释了何以佩洛西愿意手执此议题奋身一博,以之团结民主党各个山头,并挑动特朗普的抵制,让民主党人更为愤怒,更视特朗普为敌人,更加枪头一致对外,而非如过去般埋首在进步派与温和派的窝里斗中。
佩洛西初有小成
根据路透社在本周一、二(10月7日、8日)进行的民调,有55%民主党人认为“即使弹劾过程长久且代价高昂,并将减弱他们2020年重夺总统之位的机会”,众议院民主党人依然应该继续弹劾进程;另有66%民主党人认为“即使有利于自己的立法因此受延误”也应继续弹劾。由此可见,民主党渐有多数支持将弹劾特朗普作为其首要政治愿望——如果特朗普坚持要引用行政特权,与民主党缠斗到底,可见这一群人会如何愤怒。
同时,支持弹劾特朗普的美国受访民众达45%,与此前一周的同类调查相近(却比超过一年以来的趋势为高),可是反对弹劾的比例却减少了2%至39%。因此,佩洛西的策略或许不止团结了民主党人,还能动摇一小部份的特朗普支持者。
此等形势之下,一直支持特朗普的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竟然宣布其委员会将邀请“通乌门”核心人物、特朗普私人律师朱利亚尼(Rudy Giuliani)作证。虽然他口中声明是要调查“有关乌克兰的贪腐或不当行为”,似乎是剑指拜登父子多于特朗普,可是朱利亚尼作证的客观效果却是给予民主党参议员质问他的良机,对特朗普坏处多于好处。
配合特朗普试图撤军叙利亚引起包括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等共和党大老公开反对,格雷厄姆此举其实代表自特朗普上台后一直对他忠心耿耿的共和党人开始有“骑墙”的倾向——先埋下一些抗衡特朗普的疑似地雷,如果特朗普声势大挫,则马上弹爆;如果他继续获得绝大多数共和党选民支持,则深埋不顾。
从以上种种美国政局的微妙转变可见,佩洛西藉“通乌门”之机玩起来的这一场“特朗普游戏”,最终也并非没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