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接近难以逆转的临界点

撰文: 卓朋序
出版:更新:

中美贸易战局势近来急转直下。本月23日,国务院税则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约75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10%、5%不等关税,分两批自9月1日、12月15日起实施。当日稍晚,美方亦宣布调高所有中国产品关税5%,部分产品关税升至30%。但相比关税数字,特朗普对贸易战逐步升级漫不经心甚或有些激动地表现,才令人忧心。

抛出调高关税的震撼弹后,特朗普25日再出口术。他当天被问到是否需要重新思考23日升级对华贸战举动时说:“是的。我对每件事都有新的想法。”正当外界以为“柳岸花明”之时,白宫发言人格里沙姆(Stephanie Grisham)却泼出一盆冷水:“特朗普的回答被严重误解了,特朗普总统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他后悔没有征收更高的关税。”特朗普亦表态“如今已是个经济经济状态”,但澄清暂无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打算。

即使是一贯被视为美国贸易团队中鸽派的努钦(Steven Mnuchin)也坦言,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虽然仍是朋友,但两国在贸易和金融问题上是“敌人”。市场反应也极为诚实,23日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2.59%,26日香港恒生指数亦跌1.91%,而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则升至7.19的历史高点,凸显对两国经济前景焦虑。

特朗普25日回应记者提问时表示,会对任何事重新考虑,被媒体误读成他后悔让中美贸易战升温。(路透社)

中美经贸难免脱钩

回顾过去一年半贸易战历程,中美两国已惯于“打打谈谈”。经过2018年5月,2018年12月,及2019年6月三轮谈判,双方贸易战规模却不断扩大,由最初仅对对方500亿货物征收关税,扩大至如今加总近7000亿元美金税基。这样“有秩序升级”的情况虽不会令中美经济短时间受太大冲击,却也向在华美国企业发出明确讯号:“还有时间,快跑”。

促使在华美企撤资一直是特朗普团队中鹰派的主流看法。最为激进的国家贸易顾问纳瓦罗(Peter Navarro)在其《致命中国》一书中,更将在华投资美国商人视为中国利益代名词。相对温和鹰派也认为,中国在“贸易规模”上无同美国对抗筹码,但在华美商同中国有共同利益,将制约华府行动。

如果说过去,这样的看法只停留在幕僚间,今次特朗普亲口“命令美企回家”可算是暴露了司马昭之心。当然,贸易战爆发以来中方都以“要谈便谈,要打便打”的态度应对美国,却也令华府掌握贸易战主动权,也对如今局面产生影响。

中美间经历至少三轮贸易谈判,但战局却不断升温。(路透社)

尽管特朗普宣布暂不会动用“国际紧急状态经济权力法”(IEEPA)强制美企撤出中国;但他和努钦相继提出这一概念威胁意义已足够明显。尽管北京不乐见“经济脱钩”,国务院副总理刘鹤26日上午更表态“欢迎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所有外资在华投资”。但一旦美国宣布“经济戒严”,意味著中美间贸易战将正式由针对整体贸易额的关税战,转化为针对企业的打击。北京方面一直预告的“不可靠实体清单”预料也会落实,令两国经济联系进一步降低。届时,贸易战恐怕再难回头。

经济脱钩不是洪水猛兽

但正如贸易战升级一样,即使中美经济逐步“脱钩”,也不会一步到位,许多人在贸易战爆发前想象“两国经济奔溃”剧本根本不会出现。事实上,中美“经贸脱钩”过去数月已是现在进行式:2019年上半年,中国对美进出口分别下降8.1%同29.9%,同往年两位数字增长形成鲜明对比,但整体经济情势未有太大波动;至于美方部分经济数据“亮警号”大多同前段时间过热经济有关,受中美贸易战影响甚微。

事实上,在华投资美企集中的汽车、机械、通讯等产业均有大量外资和中国竞争者,美国投资者退出后短期内固然会带来局部失业及地方财政受影响阵痛,但其留下的优质资产被其他投资者接手后,大可恢复生产。对美国而言,失去来自中国的供应链后或需忍受短期物价上涨风险,但临近越南、韩国等国家也可承接相关生产力。换而言之,即使贸易战不可挽回,经济层面上的影响或许也会相当“闷”。

不过,经贸关系一直被称为“中美关系压舱石”。如同早前日韩“贸易战”最终影响两国军事安全合作;失去经贸制约的中美关系,将来或不可避免向香港、台湾、战略军备竞赛等高风险领域延伸。无论是特朗普早前对香港问题表态,或是对台F-16V军购案,亦或是埃斯珀(Mark Esper)在亚太部署中程导弹的宣誓,都已反应这一端倪。或许这才是“中美脱钩”剧本真正危险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