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习近平午夜长谈 普京的屈与伸
习近平对俄罗斯的国事访问已经结束。不过媒体陆陆续续披露出来的更多细节仍然引人深思。有媒体称,普京同习近平长谈到午夜才告辞。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5日至7日对俄罗斯的国事访问已经结束,6月12日至14日他将对吉尔吉斯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比什凯克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
不过媒体陆陆续续披露出来的更多习近平访问细节仍然引人深思。
俄罗斯媒体说普京(Vladimir Putin)透露和习近平在圣彼得堡会议前一天(6月6日)一直座谈到莫斯科时间午夜,那时在中国已经是早晨了,“我们与习近平主席有着真正友好的关系。我们昨天和他在一起谈了很长时间,讨论了各种截然不同的问题。在午夜或北京时间凌晨才向中国领导人告辞。”
俄罗斯在合作中开始越来越多接受中国话语体系,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写入两国关系的声明文件,说明中俄关系的主导权发生变化,中俄关系的天平已经倾斜。
到底是什么让普京本人完全没有双边关系被中国越来越多主导的不愉快,愿意同习近平谈到深夜?普京一向以强人形象示人,很少在双边关系中被主导,为何在中俄关系中甘愿接受中国的主张?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观察人士看来,俄罗斯更多接受中国的主张,是对自身的道路有着清醒认识的产物,是权衡利弊的结果。同中国合作不是被动与否的问题,而是合而用之的关系。
在政治上,中国仍然是俄罗斯不可缺少的“伙伴”。美国对俄罗斯的军事防范并没有完全消退。欧洲传统上对俄罗斯的军事防范和宗教敌意无法消退。俄罗斯虽不是美国最重要的对手,但绝不是美国的盟友,也不是欧盟可以放心合作的伙伴。
在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俄罗斯随时面临主权威胁。在多极化的世界,俄罗斯的战略安全隐患会逐步减小,并有精力转向经济建设。俄罗斯仍然有进一步改变原有秩序的愿望,希望持续希望和中国进行战略协作,巩固多极化大趋势。中国是推动多极化格局的主要国家,普京同习近平深夜畅谈密切合作,是进一步捍卫俄罗斯战略利益的需要。
普京用军事和战略捍卫了俄罗斯的大国存在。过去一二十年的斗争,俄罗斯已经证明了自己有足够的军事和战略实力应对美国的威胁,过去一二十年是俄罗斯军事实力的胜利。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俄罗斯现在已经全面认识到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这种转变早在2016年就已经开始。
2016年的国情咨文,普京相当简略地回顾了国际形势和地缘政治变化,对国内政治和社会问题也没有花费太多篇幅,而是将关注点集中在国内经济问题上。他用过半的篇幅详细地阐述了俄罗斯当前的经济形势和联邦政府应当采取的治理措施。这一特点清楚地表明,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事务,经济工作是当前俄罗斯最重要的工作,它被理所当然地放在了各项工作的首位,发展经济是联邦政府的当务之急。
普京推迟到2018年发布的2017国情咨文演说称,俄罗斯经济增速应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这是下一届政府的任务和关键目标。
2018年5月,再次当选总统的普京签署的第一道总统令便是“关于2024年前俄罗斯联邦发展战略任务和国家目标”。这道总统令确定了九大国家发展目标,相应提出了一系列量化指标,包括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岁、国家进入世界科技五强和教育十强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跻身全球经济五强的目标。
在2018年岁末举行的年度记者会上,普京再次提出俄罗斯2024年进入世界经济五强的愿望。早在2007年,普京便提出了这一设想,并正式写入2008年颁布的被俄媒称作“普京计划”的《俄罗斯2020年前发展战略》中。现如今推迟到2024年实现的这一目标,实际上是普京对大国梦的执着,也是他最关心的话题。
普京2019年国情咨文演讲,改善经济与民生相关的话题占据主要篇幅。开篇,普京就为俄经济发展定下了新目标:2020年,投资总量应增加6%至7%,至2021年,俄年均经济增速应超过3%。
换句话说,普京对经济发展的执着,本身决定了他无法忽视同中国的合作。普京2012年曾说,俄罗斯的“经济之帆”需要乘上“中国风”。2016年普京的国情咨文说,“俄罗斯积极的东方政策不是由当时的任何机会主义考虑决定的,甚至不是与美利坚合众国或欧盟的关系冷却,而是由长期的国家利益和世界发展趋势决定”。
与其说是普京在中俄关系中承认中国的主导地位,不如说是俄罗斯认同中国的发展,希望搭乘中国的经济快车。
俄罗斯同中国不存在战略方面的竞争,双方的目标已经迥然不同。进入世界经济五强代表了俄罗斯希望成为世界重要一极的愿望。
而中国的雄心早已是另一番天地。中国致力于建设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影响力,并且认识到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因此,俄罗斯选择同中国密切合作,甚至认同中国的许多主张,是俄罗斯的国际利益使然。这不是面子的问题,俄罗斯已经无需在中国面前摆昔日大国的架子。普京当然明白,在中美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的情况下,俄罗斯的支持对北京来说十分宝贵,而这种支持不是无条件支持。以往的惯例表明,俄罗斯投之以桃北京必然报之以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