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招数:唯快不破

撰文: 王莹
出版:更新: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也要该出手时就出手。近来中国在贸易战上反击美国的动作快得令人眼花缭乱。舆论造势上,批美国成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每天的必备话题。6月2日,中国国务院发表《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白皮书,洋洋洒洒8,000多字,摆数据、讲道理、列事实,重点就一个:批美国怎么罔顾事实、出尔反尔、不得人心。

具体措施上,与美国对中国部分产品提升关税税率要推迟到6月15日不同,6月1日,中国如期对美国价值600亿美元的产品加征关税。5月31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将建立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一句话:该征税的征税,该拉黑名单的拉黑名单。

美国有小动作,中国也给破解。美国联邦快递5月28日曝出将从日本寄往华为中国办公室的包裹转发至美国。6月1日,中国官方宣布对联邦快递立案调查。结果,联邦快递市值6月3日开盘便蒸发了12.6亿美元。这包裹堪称史上最贵快递。

还是华为。5月29日,全球知名学术组织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向旗下刊物的主编提出要求:禁止来自华为的同僚担任审稿人或者编辑。IEEE是奉美国指令行事,6月3日,它又突然宣布,解除此前针对华为员工的限制。前后不到一周的时间,事情反转如此之快想必也有中国国内的施压,毕竟有中国国内的相关机构中断了IEEE的合作以示态度。

美国出招,中国接招。你来我往,中国的动作迅速,甚至有些效果立等可见。

中国已经就中美贸易战发表了两次白皮书。(VCG)

要说为何会这样,不能忘了,中国有些招数是学的美国。

就比如中国说要建立的“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美国是在5月中旬将华为等列入实体清单,名义是“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帽子很大,范围很广。美国动辄以这个理由限定外国企业,中国何尝不能也以这样的理由给在华企业提个醒呢?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哪能“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呢?

再比如中国对美国发起的舆论战。中国6月2日发表了白皮书,官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甚至还谈了一些谈判期间的分歧。

要知道,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与美国进行了11轮高级别磋商。至于谈了什么?中国国内的普通民众的第一反应是“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这次白皮书里称“美国坚持不合理的高要价,坚持不取消经贸摩擦以来加征的全部关税,坚持在协议中写入涉及中国主权事务的强制性要求”。

在谈判期间,美国多是用“消息人士”的方式向《金融时报》、彭博社、《华尔街日报》等媒体透露谈判进展以及两国谈判难点,比如“中国愿意在6年内购买超过1万亿美元的美国商品”“要保留关税直至中国兑现承诺”“中国要在知识产权等方面做出结构性改革”。

中美在一轮轮的交锋中也在吸取彼此的长处。(路透社)

美国不断给媒体“料”,中国同样也时不时给媒体自己的立场,比如中国对美国提出的“保留关税”要求予以拒绝。还有《南华早报》引述知情人士的话称,在中美第十一轮谈判期间,美国要求中国开放互联网,取消对国内企业的补贴等,中国不肯退让。

如今看来,白皮书提及的美国几个“坚持”,中国没有答应,印证了彭博社等的报道。

高手过招,既要有实力,也要有策略。美国占据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优势,因此,它的工具箱里,只要能想到的、能用到的,它都会拿来用一用,试试效果。美国在试验自己的威力有多大。但中国也不是完全被动,谁都有自己的国家行政力量和优势,美国的招数好用,中国也可以“拿来主义”,用在美国身上。

如此一来,外界就会发现:美国的招数固然厉害但也并非会让人一招致命,中国接招并非毫无还手之力,甚至还会主动出招、击中对方的软肋。

一改往日的低调,中国此次行动迅速、见招拆招,展现出的不是被动,而是有所备战,也有应战的能力。不论是对美国的舆论战还是反制措施,外界看到了一个快速成长的中国。

想想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有多少人说过“中国妥协了”“中国让步了”。如今中国的动作是对这些唱衰的声音最好的回击。外界应该也会明白,为何中国新驻日大使孔铉佑说“中国不是30年前的日本”。中国与美国较量之时不会立即跪了,而是边打边看,不到最后、谁都不知道结果会如何,谁也不能一局定胜负、谁也不能立即碾压对方。中国已经打破了“与美国打贸易战必输无疑”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