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有话说】纵论中美(下):特朗普身处迷雾 北京面临补考

撰文: 郑悦
出版:更新:

进入2018年以来,中美两国之间的摩擦与冲突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双方围绕贸易战两次大规模加征关税,相关的谈判更是陷入反复拉锯。在美国国内对华强硬的声音逐渐变强、中美之间的摩擦有从贸易溢出到其他领域的阴云下,美国副总统彭斯10月初在一家智库发表演讲,历史美国在历史上如何“有恩”于中国,而今天中国“恩将仇报”,以严中国以严厉措辞指责,且在贸易战之外有将矛头对准台湾与南海之意。这篇被西方媒体称为是“新冷战”的演讲,显然代表了白宫的对华战略宣誓,将中美之间的对立推向高潮。
目前习近平与特朗普基本确认将在11月底的G20峰会上见面,但元首会晤的成果似乎并不能改变中美之间结构性的矛盾。当前的中美关系处在什么样的历史阶段?中美之间是否进入了全面对抗的状态?如何客观的认识中美关系的历史?中国已经放弃“韬光养晦”的策略了吗?面对中美关系的挑战,中国自身最需要做好的事有哪些?
针对中美关系中的种种热点话题,《香港01》记者与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展开对话。本文为对话下篇。

01:说到中美关系,很多学者都会谈到自从中国和美国恢复建交以来,美国一直对中国奉行的“接触政策”,前段时间包括美国国内的学者以及在美国的华人学者都在讨论,美国是不是应该改变或者放弃对中国的接触政策。

而从目前的现实状况来讲,充满撕裂的美国政坛几乎唯一能够取得共识的议题就是将中国看成战略对手。美国方面对于对华接触政策已经死心了吗?

吴心伯:首先,美国对对华接触政策的效果是不满意的,这并不是特朗普上来以后的事情,在奥巴马政府的后期,美国一些智库、媒体就在讨论这个问题,这个已经有段时间了。现在等于是特朗普把这个话题炒的更热一些。

2018年11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在华盛顿主持第二轮中美外交安全对话,并同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以及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和国防部长马蒂斯共同会见记者。(视觉中国)

其次就是,如果你对与中国的接触政策不满意的话,那怎么办?是不是要不接触了?我觉得不可能。经济上,特朗普内部有一些强硬派,像纳瓦罗,他希望就是完全跟中国断绝经贸关系脱钩,但是这怎么可能做到呢?美国在中国有上千亿美元的投资,有那么多的大企业,对中国市场相当程度的依赖,怎么脱钩呢?不现实。

在外交和安全上美国能够完全跟中国不接触吗?美国在东亚地区重要的利益想要得到维护和实现,都离不开跟中国接触、协调的合作,朝鲜半岛就是其中例子之一。所以你可以讲,美国可以对对华政策做些调整,有些地方收紧,这是有可能的,包括在经贸上,在文化交流方面,甚至在外交上这都可以。但是他没有办法完全放弃对华接触政策。

01:关于中国外交的“韬光养晦”。从你的角度来看,中国已经放弃“韬光养晦”了吗?

吴心伯:韬光养晦不是一个政策,韬光养晦是一个策略、谋略,形成一种态势。当时讲“韬光养晦”这个东西,主要是讲冷战结束以后,中国不要扛苏联的社会主义大旗,还是务实的发展经济,不要搞意识形态的东西,不要做社会主义国家中的老大,这是对的。如果当时苏联瓦解之后我们来扛这个大旗,你想想后面二十多年西方会给你来投资、甚至让你加入WTO吗?不可能吧。

当然现在的形势不一样了,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的实力在上升,开始让人家感觉到客观上来自中国经济上的竞争,甚至挑战,所以不管你是不是韬光养晦,人家自然就感觉到你的存在。比如说中国的钢铁产能过剩,会搞的全世界钢铁行业都不行,那你再怎么韬光养晦人家也会盯上你,你的出口、你参与竞争的各个方面,这是客观的

11月8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统计数据显示,1-10月份中国累计出口钢材5841.3万吨。图为东北特钢集团2名员工在摆放即将发运的矿山钢出口材。(视觉中国)

再加上这几年,中国外交更加积极进取,有所作为,那么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跟中国国力的上升相吻合的,所以我觉得也可以理解。在当前阶段,再谈韬光养晦可能也不是太合适,因为中国的实际地位在发生变化,跟外界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所以这个时候不是一个韬光养晦的问题,而是怎么样在战略进取,与战略审慎或者说战略克制之间,保持一个平衡,既要开拓进取,同时又要避免过于冒进,过于唱高调,过于自我渲染,对于这些问题要保持一个清晰的态度,不是简单的一个韬光养晦的问题。

01:正好你提到不要唱高调,这方面也是在近一段时间以来被中国国内舆论批评很多的地方,像之前《厉害了我的国》、媒体上的浮夸文风等等,实在太过火。
你认为宣传上的失误对中美关系目前出现的问题来说,所占的原因有多大比例?

吴心伯:我觉得这个因素可能是对美国人起到一些刺激的作用,特别是被美国媒体,或者对中国态度比较负面的专家学者拿这个东西做文章,这是有的。

但是你说是不是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在调整,主要是因为(宣传出现失误)这个因素?那肯定不是。实际上你看特朗普现在讲的很多东西,他在竞选的时候就已经讲了,只不过上台的第一年他的重心放在朝核问题上,所以他把对华政策调整放一放,实际上你看他对华政策调整风去年6月份就开始有一些内部评估,到去年10、11月份基本上就已经出台了,所以你可以讲这个因素对美方有所刺激,被他利用、渲染夸大,但你不能讲这是一个直接的诱因。

01:其实也就是给了美国一个口实。

吴心伯:对,一个口实,被它拿来当做借口,或者被美国媒体拿来造造舆论,做做文章起个煽动的作用。

01:另外观察美国国内政治可以发现,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国会似乎弥漫著对抗中国的情绪与声浪,甚至会出现两位参议员给加拿大总理特鲁多(Justin Trudeau)写信,希望加拿大抵制华为5G标准等案例。
你认为未来美国国会将成为对华政策的火药桶吗?

吴心伯:其实美国国会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中美关系上发挥负面作用,所以说实话,国会在对华问题上的动作并不意外。我唯一的考虑是,在中期选举之后,国会里面一批支持自由贸易的议员也许有可能会加大对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战的批评力度,因为对他们来讲,特朗普在经济上对中国强硬是对的,跟中国谈智慧财产权、产业政策这是对的,但是他们认为你搞加征关税的事情是不对的。

为什么此前他们的批评声音不那么激烈呢?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中期选举的考虑,有些议员要重新当选,共和党议员觉得要借特朗普获取支持率,有的议员即使不面临选举,他也觉得选举之前不要自己内部乱起来,所以有这个考虑。但是我觉得在中期选举之后一些支持自由贸易的议员可能会提高他们批评特朗普加征关税的力度,这是来自一些非常依赖跟中国贸易的选区的议员。

美国国会参议员给加拿大总理特鲁多(Justin Trudeau)写信,希望加拿大抵制华为5G标准等案例。图为上海进口博览会5G服务展位。(视觉中国)

01:现在正好中期选举结束,就是要开始观察的时候了。

吴心伯:对,因为美国国会议员说一些对中国负面的话,这个已经是司空见惯了,比如说特朗普上台以后他们推动的就是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规则的修改,实际上就是收紧中国在美国投资的审查等等,这就是国会在推动。还有今年国防授权法案,有一种说法是有史以来最强硬,那也是国会搞的。

01:前不久的一则新闻很有趣,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接受福克斯新闻(FOX News)的采访,里面谈到白宫哪些官员会对特朗普的政策产生影响,崔天凯坦言他跟很多国家的大使都就这个问题交流过。但是大家都感到很困惑,除了特朗普拿主意之外,究竟他身边谁会产生什么影响,影响多大,大家都不知道。
白宫这样的政治现状,对中美关系有什么影响?

吴心伯:我觉得这个影响非常大,最主要的是两个东西:

第一,如果想策划一个稳定、可靠的交流互动管道,比如说去年特朗普上台以后,习近平主席去访问,两边会晤,同意建立四个主要的对话机制,但是你看今年到现在为止,这四大对话机制大多都已经停摆,没办法做了。本来可以通过这个层面的沟通来解决很多问题,但是现在没有办法。

第二是互信严重受损,中国现在不知道美国到底在对华关系上想要什么东西,比如说经贸问题它一会这样,一会那样,之前王毅外长也讲过,美国到底想要什么东西,内部有不同的声音。到底哪一个声音是起作用的,特朗普到底听谁的,在这种情况下,中方也不知道特朗普自己有没有下这个决心,这就是当前造成中美关系紊乱,第一个是高层沟通的管道基本上停掉了,第二个对特朗普的信心说实话也没有了。

2018年10月30日,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在华盛顿全国记者协会出席活动时表示,每当中美关系遭遇坎坷,前景受到质疑时,两国人民都在那里,默默努力,坚持不懈,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两国关系走出困境。(视觉中国)

01:中美两国元首基本确认将在11月底举行的布宜诺斯艾利斯G20峰会上会面,而且从双方的表态来看,很可能已经就经贸问题取得了新进展。
你认为现在中美之间的元首外交是否依然很重要?

吴心伯:我觉得还是很重要。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两国领导人能够见面,进行直接的交流,那么可以让特朗普直接听到来自中方的声音。因为目前的话,你没有办法直接把声音传给他,而且是特朗普手下这些人可能对中方的立场做些自己的解释。两人见面以后,等于说习近平主席能够直接对特朗普阐释中方的立场,在某种意义上就绕开了他手下的那些人。

01:其实也就是说,不光是中国方面不知道白宫到底在想什么、是怎么想的,特朗普本人对于中国的情况,也因为目前白宫的政治生态而无法获取真实准确的资讯?

吴心伯:所以你看特朗普最近在讲美国经济很好,中国经济很糟,这很奇怪,中国股市当然是下跌了,但是并不意味著这中国经济就很糟。到底是他真的以为中国经济很糟呢,还是他为了标榜、刺激一下来讲一讲?你不知道他是否真的相信。

这也是他打贸易战基本的逻辑,如果美国经济很好,中国很糟,他觉得来年还可以继续向中方施压。所以现在特朗普到底对真实的情况了解多少,你不清楚;到底谁向他在中美关系上做一些解释你也不清楚。

所以我觉得领导人之间的会晤好处就在这个地方,直接跟他进行沟通,绕过他手下的这些人

中美贸易战之后,G20“习特会”将怎样展开引发外界关注。(路透社)

01:但这里会否也有隐患,当习近平与特朗普第三次会面之后,再次发生之前两次在会面之后发生的剧情,双方又一次陷入不明白对方在想什么的状况当中?

吴心伯: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因为特朗普就是这样一个风格。他手下的这些人,不管是国务卿还是其他部长,第一这些人实际上的作用肯定是很有限的,最后是特朗普做决定。第二,往往只要你不合特朗普的意,可能你就要被开除了,比如国防部长马蒂斯(James Mattis),特朗普几乎是用侮辱的方式发出疑似是让他离开的信号,说马蒂斯看著像民主党人,这叫什么话?当然还比前面对付前国务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的手段好一点,蒂勒森还在外面访问特朗普就说蒂勒森要走了。

特朗普这种执政的方式,会导致里面也好,外面也好,有时候都感到难以去琢磨,没有办法适应。所以这个东西也是中国要面对的,只要特朗普在台上,这种局面就必须面对,没办法。

01:学者常说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就目前中美关系的状态,你觉得中国国内需要做好哪些方面,才能让中美关系能够向好的方向发展?

吴心伯:第一个,在经济上,我觉得还是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然后把已经在中国的外资稳住,同时吸引更多的外资,包括美资进来。所以最近特斯拉来上海设厂,包括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在广东投资100亿美元的石化专案等等,这都是好事情。也就是说,纳瓦罗要让中美经济脱钩,现在让你脱不了,让美国企业继续来跟中国合作,我觉得这点非常重要,因为长远来讲,美国只要在对华关系中有重要的经贸利益,两国关系就不会坏到哪里去。

第二点,我觉得我们在处理一些地区问题的时候,也要谨慎,要防止中美在目前的情况下发生直接的冲突。因为美国现在在某种意义上鹰派得势以后,有些疯狂,就像小布希当年去打伊拉克一样,有点不计后果、不知天高地厚,很鲁莽,比如像博尔顿这些人。在有些问题上中国方面要从长计议,不要让两国关系发生难以挽回、难以修补的破坏。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John Bolton)上周五(12日)在播出的电台访问中,扬言华府会对北京采取进一步强硬措施,应对其在贸易、国际事务、军事和政治领域的行为。(视觉中国)

01:在这一点上,你觉得中国最应该注意的地区问题是什么?

吴心伯:我觉得接下来美方对中方重点施压控制,一个是南海,一个是台湾。

特别是南海,我觉得南海的问题我们要避免让南海问题成为中美之间的问题,现在我们跟东盟已经开始谈判COC,这是个很好的趋势,我们就应该让这个问题继续保持在中国和东盟一起来合作管理和处理的轨道上,要尽可能淡化美国的因素。美国当然会不断的挑衅,要激化矛盾,我觉得中国要有定力,这个问题基本上应该是中国和东盟一起来处理的问题。

台湾问题我觉得说实话,主要还是取决于两岸关系,美国占的比例还是有限的,卖武器也好,提升美台之间的关系也好,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把台湾搬到夏威夷去,所以如果两岸关系能够稳定住,基本上美国的作用就不是那么重要。

换句话来讲,更重要的就是台湾岛内的政治走向,这个是关键。马英九时期,你看美国也卖给台湾武器之类,两岸关系不受大的影响,包括在国际空间问题上,大陆对台湾实际上也是很照顾的,因为两岸有这样一个互信,所以台湾问题实际上取决于台湾岛内政治的走向,两岸关系是内因,美国因素只能是个外部因素。

2018年9月,中国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在南海海域演练,对飞行员的突击突防和对海目标精准打击能力进行检验。(视觉中国)

01:说到这里要插一句,台湾岛内即将进行九合一选举,在选举结束后,假如台湾当局会做一些挑拨中美、从中渔利的举动,比如蔡英文向“独”的方面走的更远一些,这时候你认为大陆方面的处理方法,是继续加码施压,还是考虑到中美之间的关系而把施压的节奏稍微放缓一些?

吴心伯:我个人觉得,大陆对岛内的压力还是要保持,对岛内的反应和对美国的反应应该是两回事,比如说美国卖给台湾武器大陆怎么对美国反应,对岛内的政治情势怎么反应,真的是可以分开来的。我觉得在目前的情况下,保持对岛内的高压还是有必要的。

今年11月24日举行的台湾九合一选举,将合并进行10项公投案的投票。(资料图/中央社)

01:继续说回中国国内需要做好的事情,除了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吸引更多外资特别是美资,处理地区问题上尽量避免与美国直接冲突,还有什么地方值得注意?

吴心伯:我觉得第三点肯定就是中国对自己的战略意图这些东西,要做一些比较严肃的表述。刚才你也讲到了,有一段时间中国全都是唱高调的声音,让美国得到口实,说中国就是要挑战现在的国际体系,改变现有的国际秩序,要自己搞一套,而且认为现在中国要把自己那一套东西来输出到其他国家,强加于人。这些东西应该来讲也是导致美国对华舆论转向负面的一个因素。

我觉得最近一段时间,中国也开始注意对这些问题做一些澄清,包括王毅外长也讲到过这个问题。但是我觉得可能还需要在中国国内形成更多的共识,然后对外有更多比较系统和权威的表达才比较好。

2018年9月28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73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坚持多边主义 共谋和平发展》的演讲。(视觉中国)

在2008-2010年之间,金融危机以后,西方感觉到不那么自信,同时觉得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当时我记得戴秉国国务委员曾经发过一篇文章,大意就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我觉得像当时的工作就做的比较好,对外传递一个资讯,中国还是会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

那么当下中国不仅要坚持和平发展,而且包括不颠覆现有的国际体系,不颠覆现有的国际秩序,中国无意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和发展模式等等,这些东西我觉得还是要明确的对外讲,要不停的讲,而且要由更加权威的层次来讲这个事情。

01:其实之前中国官方也有过类似表述,比如习近平去年在世界政党大会上说过中国不输入模式,也不输出模式。你觉得在这方面,宣讲的力度还不够吗?

吴心伯:我觉得还远远不够。一个是要讲,另外在行动上也要能够体现这一点,尤其是涉外部门与涉外场合,各种表态、讲话,包括跟其他国家之间的往来关系,都要注意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