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美以伊“三国志” 特朗普对伊朗局势火上加油
这两天,美伊关系持续升温。两国领袖相继在言论上互相开火,火药味极浓。
伊朗总统鲁哈尼(Hassan Rouhani)周日(22日)发言威胁美国不要对德克兰当局作出挑衅性行为,他指名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警告:“不要玩狮子的尾巴,这样做只会带来后悔。”特朗普立即发Twitter还击:“永远不要威胁美国。”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其后更批评伊朗领袖如同“黑手党”。
同一时间,美国的盟友以色列似乎与伊朗亦已揭开了战幔。以军较早前采取措施,遏止伊朗在以色列及叙利亚边境范围驻扎营地,据报亦对伊朗驻叙利亚军事基地发动新一轮空袭。
伊朗和美国的言语交火,其中特朗普罕有地在Twitter发全大楷贴文,以示严正警告,更令人质疑其实际意图。美国网络媒体Vox的评论人Alex Ward分析出三个原因,解释特朗普对鲁哈尼的异常激烈言论:第一个原因是借鉴美国对北韩过度软化的外交政策失当;其次就是特朗普希望分散国内外媒体的注意力,转移早前他与普京会面后引发的舆论视线;最后的原因就是出于特朗普的伊朗的长期战略性压迫,希望透过对伊施压,增加美国对伊朗核谈判的讨价还价能力。
位于华盛顿的智库组织大西洋协会(Atlantic Council)的伊朗专家Matthew Kroenig指出:“要在核谈判中取得良好的条款,(美国)便需要施加更大的压力。所以特朗普所发的推文,当中提到施加更强力的制裁措施,以及抨击伊朗国内人权问题等,只是华府针对伊朗问题所制定长远战略中的其中一环。”
另一方面,我们或可以把焦点放到美以合作的框架上来审视是次美国与伊朗的“言语战争”。
正当特朗普对伊朗激烈的回应引起国际媒体一片哗然,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对特朗普赞赏不绝,认为他在“反抗伊朗政权的侵略”中表示了坚定的立场。
“多年来这个政权(伊朗)被世界各国纵容惯了,现在很乐意可以见到美国正在改变这个不能接受的惯例。”
以色列对于美国的战略角色
再深入审视美、以、伊三国的关系脉络,不难发现,特朗普政府比起前任奥巴马政府,更加著重以色列在中东地区内担当的战略角色,充分利用以色列在区内的政经优势,遏制邻近伊斯兰国家的势力扩张,并借以色列加强美国对叙利亚内战的遥距控制。
今年5月,特朗普宣布全面退出伊朗核协议,重启经济制裁,推翻了奥巴马任内“五常加一”和伊朗于2015年达成的协议,这被视为特朗普对伊朗实行强硬外交举动之始。美国甫退出协议,伊朗就表示将会准备重新启动铀浓缩项目。近期特朗普加大制裁力度,要求各国最迟在十一月前停止一切对伊进出口贸易行为。鲁哈尼亦考虑关闭区内霍尔木兹海峡(Strait of Hormuz)范围,封锁及限制船只进出波斯湾。
因此随著美伊关系进入冰点,以色列在区内则顺理成章,继续作为美国在中东的地缘战略代理人,希望能斗垮伊朗。
当然,以色列作为美国在区内的最重要伙伴,充当美国在中东战略考虑中的必要棋子,她并不是没有“报酬”。从今年初内塔尼亚胡与特朗普在白宫会面,特朗普形容美以关系“从未如此良好过”,到特朗普在今年中正式将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迁至耶路撒冷等举措,都助长了以色列国内右翼“犹太民族主义”的气焰。
伊朗对以色列的国防威胁
当然,在最传统的地缘战略审视上,伊朗对以色列的确存在相当大的国防安全威胁。伊朗国内遍布多个核设施,最近距离范围离以色列只有1,000英里(约1,600公里)。加上由伊朗政府在背后支持的黎巴嫩真主党(Hezbollah)一直是以色列在北方边防的大患。有分析认为,倘若以色列和伊朗一旦开战,真主党在黎巴嫩拥有的火箭炮及导弹设施将会准备就绪,随时向以色列发动袭击,对其形成包围攻势。
彭博通讯社分析员Ilan Jonas更指出,以色列现在其实已经拥有先发制人的条件。他认为,若果伊朗最终以核武器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色列先开战摧毁当地的核设施会是值得考虑的方案。Jonas分析指,假若以伊发生战争,现今的美国特朗普政府必然会帮助维持长期的军事行动及处理善后工作,例如向以色列提供专门攻击地底核设备的“碉堡克星”导弹(Bunker-buster bomb)。在美军的支援下,以色列无疑会在冲突中占尽优势。
有一点不能不提,就是以色列某程度上在近期与海湾国家,尤其是沙特阿拉伯的关系渐见起色。这当然是源于他们拥有伊朗这个“共同敌人”,但特朗普政府在背后建基于利害关系的推波助澜亦不可忽略。一旦以伊发生战争,沙特阿拉伯或许会向以色列“开绿灯”,容许以军横越阿拉伯半岛空域,对伊朗构成直接的军事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