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世代必备的哲学思维|我们对生物的保护 能够做到什么程度?

撰文: 非凡出版
出版:更新:

【01哲学编按】环保问题是二十一世纪最受重视的课题之一,当中涉及到各种争论:要以人类与文化优先,还是要尊重自然?应该立场与理念为上,还是以经济与实用先行?
本文选自小川仁志《未来世代必备的哲学思维》第三章“005 环境问题”,为我们简单介绍与整理几种有关环境伦理问题的讨论。

该以人类为中心,还是以自然为中心?

现在是个任何领域都必须具备环境观点的时代。研究能源政策时当然不用说,另外像学术研究、教育、产业、商业、从社区活动到社区营造,也都要求重视环境伦理,即考虑自然再展开行动。

关于环境伦理的问题,过去总是以二元对立之观点进行讨论。例如:该奉行人类中心主义还是自然中心主义;该从效益主义的角度评估生物资源,还是该找出生物的内在价值;该重视经济学还是生态学;该重视经济学中的新古典派经济学还是生态经济学⋯⋯等等。

虽然能够从各式各样的角度列出种种对立,不过简单来说,问题其实就在于该选择人类还是自然。挪威哲学家阿恩.内斯(Arne Næss)提起的、生态运动中浅层生态学与深层生态学这两个概念的对立,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挪威哲学家阿恩.内斯(Arne Næss)(Store norske leksikon)

浅层生态学只探讨环境污染与资源枯竭这两类环境问题,并且试图透过法规或制度等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基本上是以延续人类的物质发展为前提。

与之相对的,则是内斯在《生态学概要》(Ecology, community and lifestyle: outline of anecosophy)中所提出、平等看待自然与人类的深层生态学。深层生态学不认为环境问题可单纯靠技术解决,或是只要从技术方面下手解决就好,而是要求从根本改变心态,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内斯《生态学概要》(Ecology, community and lifestyl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深层生态学的理想

内斯认为,所有的生命都平等拥有生存与繁荣的权利。因此,我们必须处理会破坏人类与自然的多样性共存的各种问题。换言之,深层生态学强调的是人类与自然之关系的平等性。

浅层生态学是基于人类中心主义,深层生态学则是试图翻转这个关系。因为,如果平等看待人类与自然,那么实际上人类就得为了自然而退让。这意谓著自然必定优先于人类。事实上,像激进的环保团体阻止捕鲸,或是居民反对开发工程等情况,就是自然受到保护,但人类必须忍耐。

不过,即便明白环境保护很重要,但这种二元对立的想法是无法导出解决办法的。环境问题永远只会沦为两种立场或情绪相互冲突的导火线。这样不仅对双方没有半点好处,对环境本身而言也是一种不幸。尤其自三一一大地震的福岛第一核电厂事故之后,有关核电的环境议题就成了这种冲突的典型。

延伸阅读——日本赈灾小记:读《想像灾难:东京与1923关东大震灾的视觉文化》

如何展开行动?

不消说,在内斯之后深层生态学仍旧试著发展下去,绝对不是提出崇高的理想就心满意足。例如美国哲学家大卫.罗森堡(David Rothenberg)就在内斯的鼓励下,提出新的深层生态学纲领。

当中针对生命、自然、人类存于/与自然(Human in/and Nature)、无虚假距离、外部改变、内部改变、观念的普及提出七大原则。

举例来说,关于生命,他主张“所有的生命都具备固有价值”;关于外部改变,他则主张“对于外部,我们必须改变社会的基本结构以及其指导政策”。除了七大原则外,他也呼吁大家展开行动。

罗森堡自己也承认,这些原则都是很一般的内容。不过重要的是,该怎么让每个人接受这些原则,并且展开行动。

这七大原则中数度出现“改变(change)”这个字眼,由此可见对环境问题而言,实际展开行动是很重要的。若要使人展开行动,环境伦理也不能过于理念或不切实际,必须发展成较易实践与切合实际的概念。

延伸阅读——齐泽克:我们不是这样拯救地球的!

环境实用主义的登场

因此接下来,我们要关注的是美国哲学家布莱恩・诺顿(Bryan Norton)的环境实用主义(environmental pragmatism)。实用主义是发源于美国的哲学,如同字面上的意思,这个观念认为实际做了之后如果成功就是正确的。换句话说,就是循序渐进地推展事物,一面逐步改善,一面寻求最佳解决办法的思考法。

诺顿的哲学,可说是将这种思考法应用在环境问题的讨论上。为了跨越环境问题所伴随的二元对立,诺顿运用实用主义来摸索解决办法。以往的讨论总是围绕著科学知识的完整性不断对立,这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他建议拟定政策时不如忽略这个部分。

的确,如果围绕著科学证明展开讨论,往往会像神学争论一样陷入泥沼。因此诺顿主张,即使面对不完整的科学知识也必须做出决定才行。而且,要尽量以保护生物种为目标。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生物的保护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呢?关于这点诺顿表示,只要保护的成本在容许范围内就非保护不可。可算是非常实际的解决办法,毕竟只要在预算范围内提供保护就行了。

延伸阅读——添姆菲・摩顿:面对生态危机泛滥资讯,我们或许可以有另一种思维

超越二元对立

不过,必须注意的是,如果这时只以预算作为基准,就会偏向以经济为中心的效益主义立场。对于这个问题,诺顿提出了“两段法”

简单来说,就是分成两个阶段来处理问题。具体做法就是先将问题分门别类,整理归纳对象领域,接著指定各个问题领域要应用的决策原则。如此一来,就能根据问题的规模提出因应办法。

大自然可依照个体层级、物种层级、生态系层级等各种规模来叙述。根据这些规模,判断重视经济观点的程度是很重要的。

举例来说,如果要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问题,就该著重大型景观层级的生态系健全性更胜于物种层级。此外诺顿也强调,这种时候的决策,不能只由政策决定者来决定,应该透过与科学家及公民等第三者之间的社会互动来进行。

环境问题绝对无法靠单纯的二元对立来解决。要解决问题,不可缺少实际的观点,以及谨慎地细分问题,最重要的是还要有各种利害关系者的参与。我们也必须时时谨记这一点。

《未来世代必备的哲学思维》

作者|小川仁志
译者|王美娟
出版社|非凡出版
出版日期|2020年12月

【本书内容获“非凡出版”授权转载。】

_________________

+1

下载《香港01》App ,按“+”号加入《哲学》抢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