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实用主义始创人之一;教育本质是生活、成长、重组及改造
今天是约翰・杜威(John Dewey)生日,他可能是美国二十世纪上半叶最杰出的知识分子,亦是实用主义早期的始创人之一。
实用主义(pragmatism)实用主义起源于1870年代的美国,由最初的一场哲学运动,发展至今日已成为一门具影响力的思想体系。实用主义认为当时的哲学仍然处于一种认识论的张力之中,一边是理性主义,另一边是英国经验主义,虽康德曾以巨大的努力在两者之间作综合,但实用主义者不满康德对于“知识必然要是确定的”这要求,而想要提出另一种出路。
实用主义反对以理性追寻哲学的最终原则,而主张从实践出发,凡事先想其实践的效果。另一实用主义始创人皮尔士(Charles Sanders Peirce)曾提出实用主义的格言:“考虑一下你概念之中的对象的实际效果。那么,你对这些效果的概念,就是你对这对象的全部概念了。”
实用主义教育哲学
实用主义哲学家将这套思想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面向,其中之一是教育的领域。杜威本人就是一位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家,他认为“教育本质是生活、成长、重组及改造”。他主张教育与生活结合,不论是在学校、家庭或社会中的生活实践,都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即是成长,指的是教育的过程中牵涉到人与环境两者之间相互配合的关系,人透过不断适应环境,并一边对之投入创造,一边成长;而经验的累积过程亦要经过不断的更新及修正,因此教育即重组及改造。
实用主义式的教育理念,认为知识不应该是抽象的理论学习,而要伸展到技能及生活实践。简言之,实用主义主张不再作纸上谈兵的教育论,而将整个人生视为一种教育过程。
实用主义在中国的影响
胡适是我们很熟悉带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也受到杜威的影响。胡适曾经到哥伦比亚大学留学,他当时的教授正是杜威。胡适回中国后,用力推广杜威的哲学观。1919年,杜威更被邀请至中国演讲,令实用主义影响到中国许多学者,比如蔡元培、梁漱溟、陶行知等,使这套理论植入民心,受社会推崇。不难发现,我们今日使用的教科书,其编写方式不会单纯罗列一套套的理论过程,而是配合生活的知识,使学生结合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情境,例如数学教科书上的应用题,也可以说是实用主义运动的结果。
延伸阅读——哲学为了教育(十一)那些我们没有学过杜威所教的|曾瑞明
师承杜威的胡适
或许我们会感到惊讶,这些于今天的角度来看都是理所当然的教育法,竟然是由上世纪才兴起的一场思想运动演变而来。其实有更多我们今日视为必然的定律,也曾经一度被视为抽象的“哲学理论”而不被应用。只是因为今日大家对某个答案感到满足而全然接受,却忽视了它们经历奠定与改革的过程。今日哲学的训练让我们在这种全然接受中保持警觉及批判性,因为不知哪天我们的安逸而满意的答案也可能遭到动摇,甚或推翻。
_________________
下载《香港01》App ,按“+”号加入《哲学》抢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