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伯格︰如果说我是个讲故事的人,是因为我首先是一个聆听者

撰文: 01哲学团队
出版:更新:

英国艺术评论家、作家及布克奖(Man Booker Prize)得主约翰・伯格(John Berger)2017年的今天于巴黎市郊的寓所逝世,享年90岁。

伯格的电视节目及著作《观看之道》(Ways of Seeing)颠覆了传统意义上对视觉艺术的思考,改变了一代人观看艺术的方式。他在其中尖锐地揭露了艺术背后的西方意识形态问题,比如女性作为观看的对象、油画自身的矛盾以及广告与资本主义白日梦等等。四十多年后,这些在当时激起不休争论的观点如今已成为这一领域中的常识,这本书也成为许多大学艺术与视觉文化课程的必读书籍。

约翰.伯格《观看之道》(Ways of Seeing)(Penguin Books)

伯格亦在书中对观看与言语——人类接触周围世界最基本的两种方式——作出了深刻的思考:“观看确立了我们在周围世界的位置。我们用言语解释这个世界,然而言语永远无法改变我们被世界围绕这个事实。所见的事物与所知的事物之间总是存在不确定的关系。”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曾这样形容伯格,“自劳伦斯(D.H. Lawrence)以来,再无人像伯格这般关注感觉世界,并赋予它良心的紧迫性。”

桑塔格:摄影具有侵略性 它或明或暗地操纵了人们对于现实的感知

西方左翼浪漫精神的真正传人

虽然伯格是画家出生,但他的兴趣并不局限于艺术评论。他关心移民工人的福祉,在1975年发表了《第七人:欧洲农业季节工人》(A Seventh Man: Migrant Workers in Europe)。他也关心动物在人类世界中的处境,在1980年发表的《关于观看》(About Looking)中他写道:“假定动物是作为肉食、皮毛或者犄角而第一次进入人类的想像,这是把十九世纪的人的态度投射在远古人身上。在人类最初的想像中,动物是信使和希望。”

伯格《第七人:欧洲农业季节工人》(A Seventh Man: Migrant Workers in Europe)

伯格终其一生都是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同时是资本主义的猛烈批判者。他凭借小说《G》获得英国小说最高荣誉“布克奖”,但是,他却在获奖致辞中点名批评布克奖赞助商压榨黑人以牟取暴利。伯格更将奖金的一半赠予美国发展到英国的黑人人权组织黑豹党,另一半则用于筹备一本关于欧洲的移民工人的书。在一个采访中,伯格这样解释自己对劳动者的关注,“我们常常忘记人类的处境与劳动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在我看来非常重要。十六岁的时候,我去参观德比郡(Derbyshire)的一个煤矿,坐在采煤场一整天,只是看著矿工们在劳作。这一经历对我影响深远。我对他们怀有无比的尊敬,这种尊敬无关仪式感,而是与他们身处的危险相关。”大概也是处于对劳动的尊敬,他在1970年代搬到法国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小村庄居住,在山中身体力行地劳作,与动物相伴。

伯格《G》(Bloomsbury)

2016年,伯格庆祝了他的90岁生日,他出版了文集《风景》(Landscapes)和《虚构症》(Confabulations),也收到许多来自文化界的致敬:由众多作家和学者为伯格庆生所写的文章汇编《一瓶野花》(A Jar of Wild Flowers: Essays in Celebration of John Berger),以及一部关于他的纪录片《昆西四季:约翰.伯格的四幅肖像》(The Seasons in Quincy: Four Portraits of John Berger)。他在片中这样描述自己,“如果说我是个讲故事的人,那是因为我首先是一个聆听者。在我看来,讲故事的人就像一个传递者,一个在边境走私违禁物品的人。”

《一瓶野花》(A Jar of Wild Flowers: Essays in Celebration of John Berger)(Zed Books)

与班雅明并肩

关注艺术品被肢解、庸俗化,对艺术品被资本主义驯服,继而纳入为整个商品经济的其中一环提出激烈批判,人们很容易察觉伯格的《观看之道》与班雅明(Walter Benjamin)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拥有共同的哲学旨趣。班雅明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概念——灵光(aura)。班雅明看到,在商品经济下,没有什么东西能逃脱商品化的命运。他认为商品化的最简单表述就是︰大量复制。事实上,物品的大量复杂本身并不是坏事,物品可以在不断复制中,降低自身的交换价值,使人们能够负担。不过若商品化的的利剑指向艺术品,情况就不同了。

班雅明:艺术品的灵光与历史的天使

班雅明认为每件艺术品拥有一种品质,他名之为“灵光”,意思是艺术品拥有一种即时即地的独一无二性。这种独特的品质像是一个高挂在艺术品头上的天使光环。如果艺术品被大量复制,它的神秘感,即灵光无可避免会消逝殆尽。除此之外,艺术品拥有灵光,还因为它和人们常保持一定距离,人们因此有幻想的距离。不幸的是,商品经济通过复制,把无数多个复制版本带到人们面前,大大缩短了人们和艺术品的幻想距离。当艺术品变成一件随手可触的消费品时,它变得和普通的东西无疑,换言之,艺术品被庸俗化了。

_________________

+1

下载《香港01》App ,按“+”号加入《哲学》抢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