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没有说出“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的哲学家
“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今天生日的主角是伏尔泰,法兰西思想之父。不过在介绍他的生平前,有一个问题需要先解决,就是,本文开首那句话,其实不是伏尔泰本人说的⋯⋯
1906年,Evelyn Beatrice Hall 在英国出版了一本书,名为《伏尔泰的朋友们》(The Friends of Voltaire),是一本轶事传记(anecdotal biography),当中记录了十位好友们的点点滴滴。其中,“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一句,就是由 Hall 归纳伏尔泰的说法而成的。然而她不小心为这句话加上了引号,于是这句话后来就广泛流传,以致对这句话琅琅上口的人们,均是伏已中了⋯⋯
然而,伏尔泰真的是这么宽容的人吗——真的有人能誓死捍卫别人说话的权利吗?伏尔泰可说是古往今来其中一位最尖酸刻薄的人,台湾媒体就曾称他为“法兰西国宝级白目”。据说他读过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影响法国大革命的《社会契约论》后,就写信给他的朋友:“瞧,卢梭现在像个哲学家了,就像头猴子终于像个人一样。”可能,在尖酸之下,伏尔泰也有自由博爱宽容之心吧⋯⋯
前期的伏尔泰
伏尔泰(Voltaire,原名:François-Marie Arouet)于1694年的今天出生,他是公认的启蒙运动领袖,作为著名的哲学家与文学家,他在巴黎的中产阶级家庭出生。据说他相当聪明,三岁能背诵名著,十二岁写诗,高中时掌握拉丁及希腊语,大学时期攻读法律。尽管如此,读法律是他父亲给他的寄望而已,他就边读法律边写一堆讽刺诗。后来他出入贵族圈时,就因诗锋犀利和锋芒太露而受迫害。1715年他因写诗讽刺摄政王奥尔良公爵和宫廷的淫乱生活而被流放,1717年再犯,被投入巴士底监狱十一个月。
据说出狱后,伏尔泰终于知道公爵大人位高权重神圣不得侵犯,便去亲身感谢他的宽宏大量,而摄政王也深知伏尔泰的影响力,也急于同他冰释前嫌,二人谈天说地乐也融融。最后伏尔泰再一次表示感激说:“陛下,您真是助人为乐,为我解决了这么长时间的食宿问题,我衷心地再次向您表示感谢。不过以后你最好不用为我这方面操心啦。”
在狱中,他写成了他的第一部剧本《伊底帕斯王》(Œdipe),也首次使用了伏尔泰为笔名,这是他故乡一座城堡的名字。1718年秋,剧本在巴黎上演,引起轰动,他赢得“法兰西最优秀诗人”的称号。八年后,他再次被捕,出狱后流放英国三年,这三年里他他细研究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也受牛顿的物理学成果影响。而《哲学通信》(法:Lettres philosophiques sur les Anglais,英:Letters Concerning the English Nation)就是这段时期的重要成果,1734年它正式出版。出版后书本即受查禁,他就逃至女友的庄园,一躲就十五年。
《哲学通信》的伏尔泰
认识法国思想传统的朋友,大概清楚法国思想家很多时都是文学家,而当中又表现出哲学思想,因此亦被当作哲学家。伏尔泰正是这样的代表人物,他虽在法国知识分子圈中最初以剧作家出道,但后来他对哲学开始愈来愈关注。一方面他偏向自然科学的唯物式思维,批评唯心论式的哲学研究只是不会得出结果的玄思;另一方面,他长久以来都对政治哲学抱有热情,对自由的概念多有论述。
在剧作之外,说到伏尔泰的哲学和政治思想,代表作是1733年先在英国、继而1734年于法国出版的《哲学通信》(Lettres Philosophiques)。此书总结了伏尔泰流亡时期的英国经验,书中显露出洛克(John Locke)对他的深远影响,同时亦是一部向法国思想界介绍英国思想家的书,除了洛克之外,还有培根与牛顿。顺著洛克的经验论路线,伏尔泰是一个唯物论者,即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并以此作为形上学基础,从认识论上来说即强调人的感官经验是所有(具象或抽象)观念的唯一源头,以此反对以笛卡儿为代表、主张人有天赋观念(innate ideas)的理性论传统(rationalism)。
伏尔泰的凯旋回归
作为一个法国人,伏尔泰最法国式的是,他日喝40杯咖啡,然而他还是以84岁高龄才离开这个世界。他的医生曾劝他少喝一点,说咖啡是慢性毒药,而他80岁时就说:咖啡的确是慢性毒药,药效真的很慢。1778年,84岁的伏尔泰终于可以回到阔别29年的巴黎时,他受到了举国人民热烈的欢迎。这时是伏尔泰人生发展的最辉煌的顶点。或许人生真如戏剧,他随即就病倒了,同年与世长辞。
临终前,伏尔泰的遗嘱是:把棺材一半埋在教堂里,一半埋在教堂外。这真是帕斯卡式(Pascalian)的幽默,他的意思是:如果上帝让我上天堂,我就从教堂这边上天堂;但若上帝要让我下地狱,我也可以从棺材的另一头悄悄溜走。1791年,伏尔泰入祠万神殿(Panthéon),然后1794年,他一生最大的思想竞敌卢梭亦入祠了。从此以后法国史上两位最伟大的文豪就朝夕相对,永不分离。
_________________
下载《香港01》App ,按“+”号加入《哲学》抢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