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保罗・沙特:人终究是一种无用的激情
1980年的今天,尚-保罗・沙特(Jean-Paul Sartre)因肺积水逝世。沙特去世的消息轰动全法国,举国哀悼。出殡之日,民众组成的送葬队伍多达五万人。法国总统德斯坦(Valéry Giscard d'Estaing)亲身到医院瞻仰遗容,并发表声明,指沙特的死“就好像我们这个时代殒落了一颗明亮的智慧之星那样。”沙特,是少数得到如此名声的哲学家。
说到沙特的哲学家身分,其实还可以分为三条主要路线:最为人所知的是存在主义,但他还是一个现象学家,到后期思想愈发走向马克思主义。现象学对于意识的基础分析,以及对于胡塞尔现象学的改造,构成了沙特的哲学基底,亦是他建立存在主义哲学的基础。沙特“人是被命定为自由的”、“人终究是一种无用的激情”与“存在先于本质”几句名言,都应该回归到这个基础来理解。详细论述可以回顾【无睡意哲学】存在主义专题。
在哲学家以外,沙特还是一位剧作家、文学家。沙特自学生时期曾当戏剧演员,西蒙・波娃亦称他有副适合唱歌的好嗓子。及后沙特专注写作哲学,同时发表小说与剧作,包括《呕吐》(Nausea)、《墙》(The Wall)与《无处可逃》(No Exit)等一系列作品。沙特擅长以文学描绘当代人的焦虑处境,跟他的存在主义哲学互相呼应,或可以说是他的哲学的具体化表现。1964年沙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他拒绝接收,成为史上首位自愿拒绝领取诺贝尔奖的得主,亦是至今唯一一位自愿拒绝领奖的文学奖得主。关于他拒绝诺奖的原因,可以参考另一天的【在与时】──沙特:我拒领诺贝尔文学奖 因我认为文化斗争毋须机构的介入。
沙特曾表示自己童年时期只对自己作为个人有意识,而丝毫没有考虑自己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然而往后沙特对于政治愈发投入,成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沙特曾经支持法国共产党,这使他与身体现象学家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决裂。后来,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路易・阿图塞(Louis Althusser)批评沙特,指沙特结合了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实属一种人道主义,只会使马克思原本强调物质条件与社会关系的要求,变成流于抽象、对于人的本质的追寻。关于阿图塞对沙特的批评,参考阿图塞:多元决定论——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 EP89。
_________________
下载《香港01》App ,按“+”号加入《哲学》抢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