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日本国民作家凭一部“无头无尾”的小说出道?
今日是日本大作家夏目漱石诞辰一百五十三周年。夏目漱石是公认的“国民作家”和明治时期最重要的知识分子,生前是日本最畅销的文学家,死后在日本人心目中也享有崇高地位——旧版一千日元纸钞上印著的就是他的头像,他的文章也是日本教科书的范文。2017年,为庆祝漱石诞辰一百五十周年,新宿区政府在他的旧居开设“漱石山房纪念馆”,展览作家珍贵的手稿和书简(包括小说《道草》和遗作《明暗》的手稿)。漱石山房是作家生前举办星期四文学沙龙的地方,纪念馆也举办了文学讲座、设立读书咖啡厅,延续国民作家的精神。
夏目漱石本名为夏目金子助,1867年今日生于江户城马场下町(今东京新宿区),一年后明治天皇就推行维新变革。他的家族据说是名门望族,祖父和父亲都是“名主”,即区内的行政代表。
漱石出生时家道经已中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明治维新改革行政制度,夏目一家也随之失去名主的身份地位。漱石是家中最小的儿子,他有四个哥哥和一个姊姊,另外还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姊姊。因为家境衰落,而且还要养活他的哥哥姐姐们,漱石出生不久就送到别家当养子。据称第一个养家是靠卖二手家具为生,漱石每晚就睡在街边一堆旧家具中的小竹箩。不久他又被送去第二个养家,八九岁时养父母离婚,于是辗转送回亲生父母家,但并没有更改户籍。父亲因为觉得自己有好多孩子,从未爱惜过漱石,只会给他饭吃。另一边厢,养父也一心等著漱石长大,然后靠打官司把他夺回来。在生父和养父眼中,漱石只是一件货品。童年的坎坷经历,对于他日后倔强而孤独的性格不无影响。
中学时期的漱石喜欢汉学,在私塾学校读唐诗、唐宋八大家散文、论语和孟子等。这段时期,明治维新运动正在“文明开化”的口号下加紧推行。西式建筑鹿鸣馆在内幸町街建成,银座大街的电路灯在夜间逐一燃点,街上通处都是穿戴西服的行人。西学也一时成为日本的潮流,学生不学西学和英文就难以进入高中和大学。漱石也不得不顺应时势,放弃汉学,转读西学,后来他也在西学中确定了专研文学。
日本哲学家和辻哲郎,思想受漱石影响甚深──和辻哲郎:风土与人文,人间伦理学
夏目漱石的名字来由
夏目漱石学生时期的深交就是俳句诗人正冈子规,两人的友谊也是日本文学史的佳话。他们经常互通书简,切磋文学。漱石以往的同学没有一个对文学真正感兴趣,子规就是他遇上第一位认真对待文学的朋友,子规也教导他如何创作俳句。1889年,子规写成诗文集《七草集》,漱石读后大受刺激,决定也要动笔创作。同年他就发表汉文游记《木屑录》,第一次用上“漱石”这个笔名。
“夏目漱石”这个笔名也有典故,语出《晋书.孙楚传》。话说魏晋年间,年轻的孙楚想过隐居山林的生活。孙楚想对友人王济说“枕石漱流”以示隐居之志,却不小心说错成“漱石枕流”,情况犹如香港某钟氏议员错把“子虚乌有”说成“子乌虚有”。孙楚自然被王济揶揄:“流可枕,石可漱乎?”,但他的脑筋比钟议员灵活,情急生智道:“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枕著水流是为了清洗耳朵,用石头漱口是为了磨砺牙齿)。夏目金之助看过这则典故,大为欣赏孙楚的急才和不服输的顽强意志,于是就起用笔名“漱石顽夫”发表汉诗文集《木屑录》,后再名为“夏目漱石”。
漱石大学刚毕业就当上中学老师。这时期他对人生感到特别苦闷,因为自己最初是怀著“要用英文创作出色的文学著作”的抱负选择修读英国文学的,毕业后却对文学一窍不通。至于中学教师这份职业,也完全提不起他的兴趣。中学教师的经历后来也成为小说《少爷》的背景。
1900年起,日本政府决定派遣中学老师留学英国,漱石就成为国家的第一批留学生。由于文化差异,钱又不够用,加上没有几个朋友,在伦敦的生活相当不愉快,外界甚至风传漱石精神失常。两年后他就启程回国,在东京大学教授英文。虽然教学任务很重,漱石仍然抽出余暇,开始动笔创作。他的处女作就是著名的幽默讽刺小说《我是猫》(吾辈は猫である,1905)。
《我是猫》,吾辈は猫である
《我是猫》的创作缘由,是《子规》杂志主编虚子向漱石邀稿,漱石就写了一篇短篇给他。当时没想好题目,就照用第一句“我是猫。名字呢⋯⋯现在还没有。”作为题目。本来只打算发表一回,不过读者反应良好,于是主编又让漱石续写下去,小说就这样一回接一回写下去,一直写到第十一回,终于成为长篇巨著。
《我是猫》至少有两个创新的特点。第一是它借用猫的眼睛观察世界,这只“神猫”在主人公苦沙弥家生活了两年,小说写的就是猫眼看到的有趣见闻。第二点就是它并没有小说惯常的情节结构,漱石就形容它像海参一样“无头无尾”,毕竟原初也不是打算作为完整小说开始写作。当时日本文坛的视野较窄,作品不外乎男女爱情小说。小说假借猫眼,其实是讽刺日本社会在明治维新变革下的众生相。
《我是猫》的讽刺文体在当时日本文学史上是不可多得的。《我是猫》的成功,使漱石毅然踏上专业作家之路。1907年起,他就辞去大学教职,在《朝日新闻》专心写连载小说,写出《虞美人草》、《从此以后》(それから)、《心》(こゝろ)等著名作品。贯穿夏目漱石所有作品的主题,都是个人对于孤独与疏离的挣扎,这又与日本面对现代化所带来的身份危机碰巧重叠,而漱石的作品总能提供新鲜的角度切中日本社会的弊病。而他对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思考,个体与社会之间如何平衡的思考,直至今日仍然值得我们深思。仅以他在著名演讲“我的个人主义”(私の个人主义)的一段话作结:
我说过,国家毋庸置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不需要像个小丑般从早到晚嚷著国家怎样怎样……一个豆腐佬卖豆腐并不会说是为了国家好,他的目的就只是赚钱过活,仅此而已。可是,当我们想及他对社会的贡献,无论他的动机为何,我们也可以说,他间接地为国家作出贡献……但假若一个人说自己吃饭是为国家好,洗面是为国家好,就连上厕所也是为了国家好,这情况就坏透了!
太宰治:人间失格,碰到棉花也会受伤
《01哲学》,哲学入门,深入浅出,更好地理解,更好的逻辑。
立即下载《香港01》App: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