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rger King 叫我们去麦当劳:公关策略背后 疫情下劳动者的两难
欧美地区疫情持续严峻,本月英国的 Burger King(下称 BK)Facebook 专页张贴了一张告示,呼吁支持者在 BK 以外,亦支持其他顾用数以万计员工的餐厅点餐,包括 KFC、Subway、Pizza Hut 等的知名连锁餐厅,或是其他独立餐店——亦重点点名提到 BK 的宿敌麦当劳与巨无霸(Big Mac)。网友对此反应普遍正面,亦指 BK 表现成熟,公关出色。
正如英国 BK 的公关所预料,这声明之中首先让人注意到的张力,在于是 BK 与麦当劳之间的无尽战争。
Burger King VS 麦当劳的世界战争
在全球化之下,BK 与麦当劳已经跨出美国,两间巨型快餐企业的战争中,已演变成跨越国界的全球战争,各国的战场每有战事,都会变成媒体热话。
BK 广告擅用是钓鱼式宣传(troll marketing),手法大胆而富挑衅性,其对象几乎都是身为快餐龙头的麦当劳。BK 有个经典的 BK 广告,相片中一名身穿大衣的顾客在 BK 点餐,红白条纹暗示他正是麦当奴叔叔。
今年年初麦当劳东京秋叶原分店结业,贴出感谢海报,在旁的 BK 亦张贴出一张相似的海报,感谢麦当劳这个对手,但却内含藏头句,示意“是我们的胜利(私たちの胜チ)”。
英国 BK 指2019年整年的所有拍摄的广告之中,全部华堡的背后都有一个麦当劳的巨无霸,并指这是华堡“背后的秘密”。广告片(YouTube:广告裁判):
广告中 BK 多数都是主动的一方,但麦当劳间中也有还击,例如在法律上的交锋。在澳大利亚的 BK 加盟连锁店名为 Hungry Jack’s,店舖刚于9月推出名为“Big Jack”的汉堡,随后麦当劳控告 BK 抄袭自己的招牌巨无霸“Big Mac”。
寡头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Burger King 与麦当劳之间有趣的,是两者不纯然是敌对的竞争对手关系。阿根廷的 BK 曾两次举办“无华堡日”(A Day Without Whopper),整天都不卖招卖的华堡,店内员工更会邀请想吃华堡的顾客到麦当劳买它的巨无霸。这是因为麦当劳正为癌症儿童筹款,当天每卖出一个巨无霸,麦当劳会捐2美元至慈善机构“Children With Cancer”。
资本主义总是标榜自由竞争的好处,但企业若可以选择,必定会想垄断多于竞争。BK 总是想超越麦当劳,麦当劳亦难以铲除这个强敌——两者连同其他饮食巨企(在此先不论品牌与母公司、控股公司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形成了寡头垄断式的市场,在世界的饮食市场瓜分了相当部分的占有率。高度相似的选择与低价格,让习惯去麦当劳的人很可能亦会去 BK(尤其是对于美国以外的饮食文化)。
这或许能解释为何 BK 与麦当劳两间公司在明争暗斗之外,亦不时眉来眼去,有著一种默契。两者之间每次针锋相对与每次停下战火的举动,都会成为全球媒体的报道对象,因在生死相搏的残酷商业社会之中,巨型企业为了公共利益而放下仇恨,反而互相扶持,让人感到有一丝人情暖意。即使对于寡头垄断市场的龙头企业,这些都是精心计算的公关技巧,但其结果都对社会有利因而可敬,往往为顾客津津乐道,受网民大加赞赏。
巨企的理想与现实
在此我们并不是质疑 BK与麦当劳的善意是否真诚,亦毋须推测企业的主观动机。麦当劳的最大利润并非出于自己的直营店,而是来自全球的加盟店,麦当劳会从加盟者收最地租与房租,因此往往被指变相是靠房地产盈利;BK 更有 99.9%分店都是加盟店,以出租特许经营权获利。加盟店生意兴隆,对于 BK 与麦当劳本身当然是好事;但就生意惨淡,首先承受亏损的是加盟经营者,BK 与麦当劳母公司本身不会受到很大伤害。
这种特许经营制度(franchise)是由雷・文洛克(Ray Kroc)与会计师桑纳伯(Harry J. Sonneborn )发扬光大,他们从麦当劳兄弟手中夺取麦当劳品牌的过程,可以参考传记电影《大创业家》(The Founder)。
如英国 BK Facebook 告示中所说,英国为数不少的劳工都靠麦当劳赖以生存,可是其员工合约预设“零工时”,即不保障合约期内会有最低工时保证,但却要求合约员工随传随到上班。反对“零工时”政策,一直是英国麦当劳员工的诉求之一。
若说疫情期间我们应该与餐饮业劳工共渡时艰,那么在没有疫情、经济顺境时,这些企业可有主动改善劳工的代遇与福利?公司从特许经营之中获得巨额盈利,但快餐业界每年有多少场大大小小的罢工、游行等示威运动,这些又因何而起?企业有否满足最低工资的要求?有否回应女性员工的 #MeToo 诉求?
麦当劳女性员工的 #MeToo 诉求可以参考过往文章——#MeToo:性暴力以外,更可怕的是系统暴力
根据美国各州的法例与实行情况,美国快餐业前线员工的工资仍未符合最低工资的标准。他们往往要兼任几份不同工作,过长的工时与过低的工资,让他们没时间陪伴孩子、家人,在日常花费亦要铢锱必较,因一些开支都非常贵。反问企业董事与管理层,是否愿意减少红利与发放给股东的股息,以支持前线员工?
从以上快餐巨企的往历来看,BK 的告示是真为员工著想,还是塑造形象的公关策略?我们可以合理地认为这些举措除了提升顾客的忠诚度,亦是意识形态的操作,让企业维持利己的现状。
疫情下的无奈两难局面
然而,BK 与麦当劳等企业为全球提供数以万计的职位,这是事实。它们大量顾用学生与长者,或因他们最弱势的一群,最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可是,快餐业却又实在地为没有太多就业选择的一群提供收入。因而在现实的层面上,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企业的贡献。
无奈的事实是:这些企业已经在全球的饮食市场有相当的占比,成为劳动市场中有影响力的职位提供者(尤其对于低下阶层),劳工的生计甚至命运就系于这些企业之上。
纽约市的快餐业劳力组织“Fast Food Forward”,发起“Fight for $15”的最低工资抗争,以下是组织成员一段控诉麦当劳的影片:
对于 BK 的公告,有网友呼吁应该光顾本地提供外卖自取的餐厅,以支持经营者及其家人的生活。可是当中吊诡的是,若顾客贯彻这行为,到头来 BK 与麦当劳等连锁企业可能营业额不足,导致员工上班工时不足,甚至店舖倒闭,对于企业可能是少了收入,但对于受聘员工则是面临失业与贫困,受害的仍然是企业底层员工。
这种两难可以放大到美国的情况:在疫情未受控制之下美国早早就开城,这并不只是出于特朗普的狂妄,为了保持美国经济向上而不择手段;连民众亦主动抵制封城、暂定行业运作的措施,要求工作的权利,只因他们陷入了“出去工作或许会病死,但不工作就必定会饿死”的两难。这两难是真实而残酷的:劳动取用劳工的身体与时间,现在有一部分人更要以性命才能换取生活所需。
当 BK 要大家光顾其死敌麦当劳时,我们应该想到:快餐巨企是这个残酷资本社会的其中一块,亦是其缩影。
_________________
下载《香港01》App ,按“+”号加入《哲学》抢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