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籍教师赴大陆求职 高流动率反映期望落差
据中央社报道,近期台籍教师赴大陆求职成为焦点,但他们在大陆的高流动率也令人关注。一名在福建教书的台籍教师分析,医疗品质、科研压力、师资水准参差不齐,这三点最令他们伤脑筋。
福建省教育厅在2017年10月下旬公布,至2020年前,将引进1000名台湾优秀教师到福建省大学任全职教师。消息爆出后,在台湾引起讨论,陆方这项对台政策没流于口号,部分在福建的台师都感觉从台湾来的老师变多了。
一名在福建某大学任职的台师向中央社表示,因地利之便与文化相近,福建是台师的主要分布地之一,福建省教育厅2017年发布招揽人才公告后,台师微信群上的新面孔增加不少,赴陆工作的讨论也更显热络。
然而这名教师表示,尽管赴陆的台师看似年年增多,但台师在大陆的高流动率也很值得关切,以他任职学校的台师为例,光今年就有1/4出现人事异动,当中不乏有人是在台湾找到工作后而决定“回流”。
他指出,台师高流动率的现象并非仅限於单所学校中,而是台师在陆任职的常态。
上海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上海海外联谊会沪台交流委员会2017年起开始举办台师招聘活动,以首届招聘为例,当时有50名台籍博士到上海面试,最后只有5、6个人到大陆教书,其中一个今年也想换工作。
分析台师高流动率的原因,这名受访台师认为,有一个大背景是,相较北上广等大城市与985、211大学人才济济,会大力招揽台师的学校多位于二、三线城市或排名较不靠前的学校,这些地方生活条件、师资都有改进空间。
他表示,他的台师同事离开,背后考量包括孩子就学、医疗问题,再来就是同事间的水准参差不齐,与预期的教书环境不一样,最后就是台师往往被委以科研重任,很多人自嘲“学术长工”,久了便喘不过气。
这名台师说,许多人看台师赴陆的议题时,只注意到薪水,但大陆的学术环境,尤其是会特意开缺给台师的大学,许多都希望台师能帮忙冲“学术KPI”,若无法达成目标,很容易被指指点点,心理负担很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