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法.观察】谁是台湾岛内的敌人?
蔡英文在元旦谈话中以“四个认知”要求台湾人民面对“中国(大陆)逼迫、渗透、分化”时要团结起来,以此为争议四起的《反渗透法》辩护,并称只要没有接受北京指示、委托或资助从事法律所不许可的事,就不必害怕有违法的问题。
蔡英文为《反渗透法》的辩护说词,其实很像长久存在于台湾社会中对于警察是否有权在临检时要求查看身分证及汽、机车车厢的争论,支持警察有权力者的主要支撑就是“如果你没有违法,就不必害怕”;然而,该论述在台湾社会始终得不到多数民意支持,原因何在?因为警察不需要任何可依凭的犯罪嫌疑就可以随意查看人民身分证、车厢,甚至不需要法院同意就可以登堂入室查看、搜索民居,正是“威权体制”的重要象征。
蔡英文身为法学教授,自然知道所谓“没有违法,就不必害怕”论述的吊诡之处,并知道这是许多威权执政者的“牧民”手段,其奥妙之处就在于法令的解释权与裁量权被掌握在政府手中,民众不知“违法”的界限,往往在不经意中就会引来警、调人员的“主动关心”、“善意提醒”,就算司法机关握有最终裁判权,但因司法审判费时、费力,时间一久,民众就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态“自我审查”,从而产生寒蝉效应,终致形成“一言堂”。
更何况,在《反渗透法》尚未通过前,民进党政府就已经将台湾法令运用到令人赞叹的程度,如近日引发讨论、台大政治系教授苏宏达拍视频评论台北故宫转型政策,已于网络流传年余,却在日前才被依《社会秩序维护法》中“散布谣言”罪嫌被送法办;又有台湾无党团结联盟籍立委高金素梅质询农业金库资金挹注“新南向政策”,忧心台湾农渔民存款恐血本无归,南部农民于facebook转贴相关讯息,则被依《农业金融法》中本刑为5年以下的“散布流言或以诈术妨害农业金融信用罪”嫌被检举法办,人数还多达数十人。
上述两例只是最近被搬上媒体版面的“冰山一角”,被蔡英文政府视为与官方立场不一致的“假讯息”受到政府及调、警单位“积极打假”没有见诸媒体者,恐怕族繁不及备载。
绿营人士长期以来都主张“敌人已在岛内”,强调岛内应建立“敌我意识”,全力防止“第五纵队”分化团结,以维护台湾的“民主、自由”,《反渗透法》是“必要的民主防护法”,自然不会同意“不违法,就不必害怕”是“威权政府”的“愚民”说词,反而会质疑“反反渗透”者的居心叵测,是否与“境外敌对势力”相唱和。
不过,这是蔡英文政府及民进党立法院党团的“强辞夺理”。要知道,台湾人民对于中共政权的“维稳重于一切”充满疑惧,换言之,没有人会反对保护“自由、民主”,也没有人会直接反对制定防止“境外势力”渗透、分化台湾社会团结的相关法令。
台湾人反对的是蔡英文“命令”民进党立法院党团限期通过《反渗透法》;反对的是没有清楚定义“渗透来源”以及明确化“指示、委托、资助”法定构成要件,以及“境外敌对势力”是否包括其他与台湾有领土争议的国家等等。
然而,蔡英文对于所有对立法过程“不符民主程序”的种种质疑皆置之不理,无视台湾立法院“新民意”即将产生,执意通过备受争议的《反渗透法》。简言之,蔡英文元旦谈话中以“四个认知”说明这是“保护民主”的不得不为,实际上只是为了掩饰自己可以“有所不为”的“愚民”之论。
再者,绿营人士皆说《反渗透法》是为了找出“岛内的敌人”,那么,为了这个目的将台湾变成不能批评政府政策、转贴言论必须“政府公告为准”,倡议两岸统一、一国两制就会被怀疑是否接受“北京指示、委托或资助”,所有“非执政者族类”要随时小心言行以避免警方登门“关心”、“善意提醒”,“凡执政者族类”可以任意批判,给站在政府对立面的所有人“扣帽子”,让台湾政府朝原先要对抗的“威权政府”趋近,台湾的自由只剩下“选举的自由”社会从“多元共容”变成“非友即敌”的二元对立等等。
若台湾真的变成“人人自危”的社会,谁才是“分化”台湾社会团结,破坏台湾民主的“岛内的敌人”?这是值得台湾人民在2020年选举投票前思考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