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行为经济学家Richard Thaler 夺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为美国经济塞勒(Richard H. Thaler),他因为对行为经济学研究的贡献而得奖。
研究理性个人经济决策 得奖后:尽量不理性地花费奖金
塞勒生于1945年,现年72岁,现为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教授。他研究经济与心理分析之间的关系,如何影响个人决策。他研究有限理性、社会喜好、及欠缺自我控制,对个人决策及市场表现的影响。
塞勒提出为退休金储蓄等行为,可能让人有更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他与另一经济学家Shlomo Benartzi设计“明天更节约”(Save More Tomorrow)计划,作为增加个人退休金储蓄的方法。他的研究经常被引用,助个人认清营销方式,避免作出坏的经济决定。
他与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席勒(Robert Shiller)同样研究行为金融,亦曾与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以色列心理学家卡内曼(Daniel Kahneman)合作。
宣布得奖后,大会致电予塞勒,有记者问到研究心理与经济关系的塞勒,会否“人性地”花费奖金,他回应:“我会尽量不理性地花费!”
过往有不少经济学奖得主都是数学家或心理学家,卡内曼便是因为将心理学与经济学结合研究而得奖,他特别研究在不确定状况下决策等。席勒则是标普Case Shiller楼价指数创立人之一。
去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由英裔美国学者Oliver Hart及荷兰学者Bengt R. Holmström获得,二人在研究合约理论的贡献获肯定。过往诺贝尔经济学奖难以“贴中”,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奖者斯彭思教授(Michael Spence)就曾表示奖项谁属“没有线索,连一丝谣言也没有。”2013年得主法马(Eugene Fama)亦指:“因为太多人有资格获奖,任何预测都是徒劳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不是诺贝尔?
瑞典发明家诺贝尔1895年立下遗嘱,每年颁发化学奖、物理学奖、文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与和平奖,并于1901年首次颁发5个奖项。至1968年,瑞典银行为纪念诺贝尔增设“纪念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亦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该奖项于1969年首次颁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与其他诺贝尔奖不同,每年颁奖时都会有人提起这个奖的渊源。(Twitter:@ekjlofgren)
关于诺贝尔经济学奖……
自1969年以来共颁发48个诺贝尔经济学奖。
当中有24年的经济学奖是由一个得奖者独得。
历来只有1名女性曾获奖,为2009年的Elinor Ostrom,她与Oliver E. Williamson因公共经济治理方面的分析获奖。
历来最年轻得奖者为1972年获奖的Kenneth J. Arrow,得奖时51岁。他与John Hicks因一般均衡理论及社会福利经济分析获奖。
历来最年长得奖者为2007年获奖的Leonid Hurwicz,得奖时90岁。他在得奖后只活了几个月,2008年6月辞世。
(综合报道)